我认为农民新的增收出路主要有三个方面
1、规模化、产业化
对于仍然想继续留在农村种地的农民来说,过去的小户经营注定已经没有生存空间了,家庭农场、合作社、规模种植大户,这些都是可以转型的方向。事实上,由于国家这些年对于家庭农场这些新型农业主体的补贴等优惠力度加大,现在正是转型的最好时机。
2、走品牌路线
传统农业就是赚些苦力钱,这样的做法在未来必然会被淘汰。虽然普通农产品在降价,但真正优质的农产品其实还在增值,为什么1000元一斤的日本大米还是有很多消费者愿意买单?在越来越讲究绿色、安全、品质的市场,做精一款产品,自然不愁销路。
3、合理规划项目,争取补贴资金
农业项目也是需要科学规划的,如果你没有头绪,不妨看看最近这些年农业部、财政部的文件都支持哪些类型的农业项目,重视哪些发展方向和运营模式,不仅是给你带来规划灵感,也是方便申请补贴资金。事实上在农业发达的国家,农民的大多数收入都是来源国家补贴,尽早与现代化农业接轨,才是自足之本。
从目前全国农业生产状况来看,只要是种三五亩,七八亩地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除极少数客观原因外,农民种什么都不能增加收入。这是由于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的。农民要想通过种植增加收入,唯一办法就是扩大耕种土地面积,至少100亩以上,实施机械化的操作,规模耕种,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才能增加收入。
农业本身就是微利产业,市场经济决定农产品的价格。纵观世界农业,凡是农业发达国家,人均种植面积,都超过了几百亩,上千亩,规模种植,机械化的操作,科学管理,才能获得可观的效益。而我国除产粮大省,平原地区实现了机械化的操作和规模种地,科学管理外,绝大多数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都是人多地少,一家一户,三五亩地的小农经济操作方式,人锄镐刨,笨重老旧,无效劳动,不仅造成农业劳动力的巨大浪费,而且入不抵出,没有劳动效益。无论你改变什么种植品种,地还是那少,人还是那么累,效益还是那么少,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而种地面积大的农村农民,效益就绝对不同了。拿我们吉林珲春的农村农民来说,同样是种地,但家家户户种地面积很多,少则三五垧,多则十几垧(一垧地等于南方小亩15亩),全部机械化的操作,虽然没有达到规模种地,科学管理,但由于耕作面积多,收入还是很很不错的,一年只干两个多月农活,人均年收入都在1.3万元左右。家家住新房,不仅农业机械基本俱全,而且很多人家买了小轿车。开小车下地干活,己是司空见惯,日子过得很潇洒。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一块撂荒地,而是家家抢着种地。
所以,农民要想在种地上增加收入,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大种地面积,实施机械化的操作,规模种田,科学种田。
如果你没有扩大面积种地的条件,那你就赶快放弃小农经济,进城创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