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8日,周二.带宝宝去医院看病,上午人太多,排号没排上,下午才排到,说是手足口病.赶快叫小姑子带她儿子也来看看,结果他也被我女儿传染了。就一起开药打针了。昨天开了三天的吊针打了一次。 一、先说下我的宝宝吧. 性别:女.出生日期:08年7月.现在一岁十个月,体重28斤,身高92公分.籍贯,广东.散居(就是还没有上幼儿园). 二、发病经过: 上周六的时候,晚上睡觉包纸尿裤的时候,发现腰那里,两个屁股蛋儿,还有腹股沟有散在象痱子样的红点点.因为睡觉都有包尿包,就以为是热的痱子.就抹了点天明珠,这个天明珠妈妈们都知道对痱子是挺有疗效的,呵呵,我不是打广告哈. 周日晚上,发现这些部位的小红点更密集了。因为白天带她去了她舅爷那里玩,以为是天气热到了,那里有种庄稼,她和哥哥在庄稼地里玩,回来以后我给她脱袜子,看到脚上有一两个大一点的红色的突起来的疹子,因为袜子上有一些踩到的植物的刺,我还以为是刺刺到的长出来的。就继续天明珠.晚上洗澡用了宝宝金水. 周一上午我去上班了,中午回来,保姆说宝宝已经睡了,是上午不到十点睡着的,也没吃什么东西.这样一直睡到下午快两点我准备要上班了才醒来.喂她吃米饭也不肯吃,流了好多口水. 周一下午我下班后,保姆带宝宝出去玩还没回来,一直到晚上六点多了才回来.我告诉她们,宝宝很累,不要玩那么久.晚饭的时候,宝宝吃什么都吐出来,手指老是指嘴巴.我没有引起重视,以为是上火引起了牙龈疼痛.后来给宝宝放了点动画片的碟子,她很饿,吃了三碗粥.小小的小碗,我看她胃口挺好,就没想带她去看医生。 结果,晚上洗澡时候发现两条腿上都是象屁股那些一样的散在的象痱子一样的红点. 周二准备带她看医生,所以请了一天假.早上起床就发现手上有几个象比绿豆小些那种红色的疹,有突起.这些,比屁股上和腿上那些大两三倍,这些都是典型的手足口病. 三、看医生的经过: 昨天上午挂了儿科门诊的号,没排到。就先去疫苗接种那里问了一下医生。我女儿5月12日打了一针麻腮的疫苗。我还在怀疑她屁股和腿上那些是打疫苗引起的皮疹。结果那医生说有些孩子打疫苗会有这些反应,给她少吃些高蛋白的,吃清淡点的东西可以了。 下午又去儿科门诊,三点多排到了,医生看了宝宝的手脚和屁股,立马断定就是手足口病。因为女儿从进医院的门儿就开始哭,我叫老公先带她出去了,医生说起码要打三天吊针,问宝宝以前打过没有,我说打过。。。。。。不怕妈妈们笑话,我这个宝宝很倔强,而且力气挺大,上次在医院打吊针,扎手上,护士拿小纸板都绑好了,我一个没注意,她竟然用另外一只手把针给拔了。后来就重新扎,当然又是哭了很久,挣扎了很久,终于扎好了,这下我学乖了,把她闲着那只手抱紧了。打了不到半个小时,她之间不停的拿手去磕想要把纸板和针嗑掉,又一看到打针那只手就不停的哭。当时她才刚满一岁。我真佩服她的勇气,别的小朋友打上了针,根本不敢去碰,别说去拔了。。。真是无知者无谓啊。。。。 我就对医生说,以前打过,不过老跑针,她老动来动去。医生说那可以放个留置针。。。。。刚好医院没了,就叫我去另外一家医院去打。(我估计这个医院的护士可能水平也不太行吧。) 因为这几天都是和小姑家儿子一起玩,我赶快打电话给小姑子问她儿子的情况,她说前天晚上见到孩子屁股上有一点红点点,我一听跟女儿礼拜六时候的症状一样。她儿子又在幼儿园,现在刚刚有,估计还没有传染性,尽快隔离吧,别传染了别的孩子。就叫老公开车去幼儿园接了小姑家的儿子一起去看。结果看完俩孩子每人开了三条的吊针要一起打了。。。。。。医生说最少打一周。我看了看资料,一周左右就好了。我女儿,从周六开始发病到昨天周二看病,也已经过了四天。估计打三天针也差不多了,到时候再看看医生再说吧。 四、我的一些小经验,还有些我找的资料给大家看一下(仅供妈妈们参考,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 1、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主要在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出疹子;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且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5岁以下儿童为主。 结合我女儿的发病情况,就是如果家里宝宝嘴巴里疼,身上有疹子的,任何一项都应该尽早去医院看一下医生。我女儿最早就是屁股上起了疹子。脚上有一两个大一些。 2、卫生厅专家认为,其实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我省绝大部分病例以轻型病例为主,患儿一般一周内即可自行康复,只要没有并发症就无大碍。是如果家长没办法做出判断,我们主张在就近医院进行检查,“舍近求远”不仅增加了家长的负担,也进一步加大了孩子患病的风险。 结合我宝宝的情况,我宝宝是口腔有了泡泡,吃饭受到影响,我觉得还是需要看医生的。我同事的孩子三岁多了,只是手脚有疹子,孩子自己说痒痒,她叫医院的朋友抓了点抗病毒的药还有一些中药烧开后放冷,洗皮肤的,后来就疹子结痂干了后脱落就好了。 3、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及以下患儿发病率最高。其潜伏期为2至7天,临床特征主要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 关于潜伏期:我女儿是上周四周五被传染到的。到周六开始发现屁股上的皮疹,也就一两天时间。到周日晚上发现脚那里有疹子。到嘴巴里有庖,已经是周一了,就是第三四天。周一下午发现皮疹很多,两条腿上都是。周一上午手上也发现有。 4、治疗与预防。 手足口病目前虽然高发,但只是一般的病毒性传染病,家长无须惊慌,只要带孩子及时就医,病情不太严重的话,喝板蓝根或普通的抗病毒药物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该病毒的毒性期也就三五天,过了这几天,患者所出现的水泡会缩小、干燥甚至慢慢脱落。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先写这些吧,今天是我宝宝看病的第二天,中午吃完午饭医院人少些,我再带两个孩子一起去打针。哦,医生开的药我一时不记得,如果有妈妈们想要知道,我再来补充。 看到受染后可以获得免疫力,对这个,我还是有些欣慰啊。 希望姐妹们的孩子们都不会得这个目前流行的疾病。呵呵,我也不太会措辞,不过姐妹们知道我的意思就行了。
麻烦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