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吸收水分是依靠细胞膜的半透膜负压作用,因为细胞质盐浓度比外界大,就会产生负压,使水流进细胞。在通过其他作用最后集中到维管束。但是当外界浓度大于细胞内时,细胞会失水。这就是为什么肥上大了会烧苗的原理。这个过程是被动的。 吸收养分是通过细胞壁上的通到进行的。这个过程是主动的。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上镶嵌着很多蛋白通到,专门负责离子进出细胞的。
农作物主要是通过根系吸收养分的,那么,根系又是怎样吸收养分的呢?许多农民朋友并非都清楚。作物根系一般能吸收气态、离子态和分子态养分。气态养分有二氧化碳、氧气及水汽等。离子态养分又可分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类,阳离子养分有:NH4+、K+、Ca2+、Mg2+、Fe2+、Mn2+、Cu2+、Zn2+等;阴离子养分有:NO3-、H2PO4-、HPO42-、SO42-、H2BO4-、B4O72-、Cl-等。作物根系也能吸收少量分子态的有机养分,如尿素、氨基酸、糖类、磷脂类、生长素、维生素和抗生素等。 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有三种方式,即扩散、截获和质流。 (1)扩散:在土壤溶液中某种养分的浓度出现差异时所引起的养分运动,使养分由浓度高处向低处扩散,最后趋于平均分布。作物不断从根际土壤吸收养分,使根际土壤溶液中的养分浓度相对降低,造成根际土壤和远离根际土壤之间的差异。远离根际处的养分浓度高,养分则慢慢向根际扩散,并被根系吸收。通常在施肥或土壤中有机质矿质化后,会因养分浓度提高而向周围扩散,而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 (2)截获:当根系尤其是数目很多的根毛与土壤养分直接接触时,就可以进行离子交换而获得养分,而不一定通过土壤溶液。这种不通过运输,而依靠根系从土壤中直接吸收养分的方式称为截获。 (3)质流:质流与扩散不同,不是养分的浓度差引起的养分运动,而是土壤水溶液中的养分蒸腾作用把养分运送到根际。当作物蒸腾作用消耗了根层土壤中大量水分后,植物根系为了维持正常的蒸腾作用,必须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水分。这就造成土体中大量水分流向根部,以补充根系周围水分的亏缺,则产生了质流作用。土壤水溶液中的养分也随着水分的流动被带到根的表面。因此,就为作物获得更多的养分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般认为,在土壤中长距离时,质流是补充养分的主要形式,而短距离内,扩散作用可更有效地补充养分。如果从养分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来看,硝酸态氮移动性较大,质流可提供大量的氮素供作物根系吸收,但提供的磷、钾较少。氮通过扩散作用运输的距离比磷和钾要远得多。根系对磷的吸收比对钾的吸收作用更大,因为磷的扩散远远低于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