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华英中学是基督教中华循道会于1913年创办。当时只收男生,称为华英男校,校舍仅限于现在校园之西区。
1920年以后始逐渐向东扩展。
1925年中国先后爆发了反帝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工人罢工运动”,同年六月,发生了英法帝国主义残杀我国工人的广州”沙基惨案”。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当时的中国政府实行“立案”制度,这期间华英停办了三年。
1928年秋,局势缓和,学校校董会复办华英,由华英校友、后毕业于岭南大学的李连枝出任第一个中国人的校长。
1914年,佛山循道会的英国人医生晏惠霖的妻子怡和莲自愿捐款创办女于学校,始创时就以“怡和莲”为女校名,初时只有幼稚园(有三名儿童)、小学(只有五名学生),以后才逐年扩大招生。
1920年华英男校校长黎伯廉回英国度假时,筹款扩建男校校舍和筹备开办华英女中。
1922年广州教会学校淑正女中因种种原因办不下去,英国人便将它搬迁来佛山。
1924年淑正女中和怡和莲女校合并,改称为华英女子中学。
1931年获准立案,开始办高中。
1935年,获准立案成为完全中学。
1938年秋,日寇南侵,华英男、女校均迁往香港东涌湾等地,虽飘泊流离,师生仍坚持上课。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港九相继沦陷,女校被迫停办,男校搬到曲江,以英光小学作校址。
1942年在战乱中复课,因校舍关系,此时男女合校上课,并在曲江一带同时招收男女生。这时的华英男校和华英女校便实际上合并为“华英中学”了。抗战胜利,华英迁回佛山原校址。
1946年11月正式复课,男、女校校舍合二为一使用。当时学生增至五百多人,教职工亦有五十人,第二学期复办附属小学,此时学校得到较大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诞生,不少华英儿女响应祖国的号召参军、参干,投身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队伍。
1952年4月,人民政府接管了华英中学,后华英中学与佛山中学合并,从此华英中学进入了另一发展时期。 1954年,佛山市第一中学被定为省、地、市三级的重点中学。
“文革”期间,学校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1978年,佛山一中恢复为省、地、市三级的重点中学。
1993年以来,佛山一中就获得国家级荣誉或奖励13项、省级荣誉或奖励共计33项。
1997年,被授予“广东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07年,优质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验收确认和广东省教学水平评估。
2010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2011年,被教育部评为“第四届和谐校园先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