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基层卫生院人性化服务品质的体现与感悟

2025-04-06 07:10:2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人性化服务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要求。要将人性化服务的理念融入医院管理全过程,需要医院在已有的服务层面上,在生活、生理、心理、安全和精神等方面,更加深入、全面、细致地为患者着想,使其感受到一种温馨感、亲切感和家庭感,促进其早日康复。

1、创建人性化医疗服务环境

良好的就医环境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紧张的心理,而且对患者本身也有一定的帮助。医院的门诊大厅及各诊疗室不仅要装饰美化,而且要有明显的标识,同时诊室布局合理,注重保护患者隐私。整个诊疗区内以清新明快的色调为主,辅助以绿色的植物点缀,可以为患者带来视觉的享受;就诊区整洁卫生、温度湿度适宜,给人以安定的感觉;有序的就诊环境配以低缓的音乐,可以舒缓患者的烦躁、焦虑情绪。人性化的医疗服务需要注重每一个细微之处所带给人的感觉体验,努力满足患者的需求,给患者带来全新的舒适体验。在建筑设施方面充分考虑患者的需要,建立残疾人通道,增设扶手,楼梯和电梯口摆放推车、轮椅等,免费供患者使用;同时建有现代化的医疗信息系统,实行“一站式”服务,简化各种流程,如电子叫号、电脑和手机预约挂号、网络医疗咨询等,即节约了时间,又方便了患者;窗口单位采取弹性工作时间,高峰时段增开挂号窗口,门诊增加诊室分流患者,节省就诊时间等,充分体现人性化的医疗服务环境。
2、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成为医疗活动的主体,医院要始终围绕着患者的利益来工作。这就要求医疗行业转变服务观念,形成主动服务意识,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才能使患者安心、家属放心,同时优质的服务又是医护人员获得患者尊重的前提条件。以往的观念认为,作为医生只承担治疗的任务,如今,医生应该摆正自身的位置,医生应该是患者在医院的接待员。患者来到医院都是带着病痛的,医生应该以如何使患者满意地离开医院为己任,满足患者在医院所提出的一切合理要求。患者到医院不仅要解决病痛,更主要的是追求一种让自己身心满意的服务。

所以患者更应该是来医院需要服务的顾客,医院的任务就是要满足顾客的要求,治疗本身是作为医院所提供的基础服务之一,医患关系也应该与时俱进,将以往简单的治疗关系,彻底地转变为沟通关系,从入院到出院时刻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时纠正医疗服务中的不足。医护人员应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要时时理解患者的心情和痛苦,处处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权利,只有这样,医院的亲和度和信誉度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3、建立严明的管理监督机制

医院要建立严密的医疗质量控制与事故预防体系,制定成熟的工作制度、规范的管理程序和标准化的考评系统,不断完善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特别要着重加强服务沟通和协作,服务中的运行不畅、“接口”不严、管理不到位和“链条”脱节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缺乏理解、沟通、包容与协作等密切相关的。

要消除服务中的空白与盲点,避免服务中医护人员的缺位和错位,克服服务中各个环节的脱离,建立健全促进人性化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纠错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努力实施“安全无缝隙管理”.医院要大力转变思想,实现服务方式由粗放到精细、由被动到主动、由服务指令到服务承诺、由服务推诿到服务协作的根本转变,确保服务过程流程通畅,协作严密。同时要抓好服务监督检查,要实现人性化服务要求落实到位。要做到这些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督检查考核机制是关键,不仅要检查医护人员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要求操作这样的硬性规定是否落实,还要检查医护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和责任心等软性要求是否落实到位。

只有服务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化,监督检查经常化,才能真正把服务的长效管理机制落到实处,达到奖优罚劣、激励与约束的目的,不断满足广大患者对服务质量的高层次需求。医院的人性化管理从医护人员的需求出发才更有效,如果医护人员没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对人性化管理的需要,人性化管理将难以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