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喜欢宝钗一是因为王夫人比较推崇宝钗、袭人身上的“德”,而相对排斥黛玉、晴雯的所谓轻狂,其次就是因为宝钗是她的外甥女啊,虽说黛玉是贾政的亲外甥女,毕竟和王夫人隔着一层呢。
熙凤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的亲侄女,对宝钗虽然未必特别赞赏,但她两个姑姑的面子还是要给足了的,所以肯定也对宝钗好
至于黛玉的悲剧,原著中好像是说贾府事败,宝玉被抓,黛玉因怜惜宝玉所以泪尽而亡,并非如续作所说,王夫人喜宝钗而非黛玉,熙凤献掉包计,使黛玉含恨身亡
薛姨妈与王夫人的关系肯定是一个因素的了。
如果按照高鹗的续书,那么确实是酿成林黛玉悲剧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黛玉体若多病,又无权无势,怎么能和宝钗相比?另外元春暗示中意宝钗,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最终还是贾母同意的。 行动上自然是王夫人、熙凤一手搞定的。
不过这只是高鹗的续书,我个人不同意“掉包记”这样的结局。我认为宝钗并没有“插足”的意思,贾府上下也都认定该是黛玉的。悲剧源于贾家没落之类的大环境。
我的理解,薛宝钗---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一方面黛玉为人没有宝钗圆滑!二是书一开始就交代了,黛玉如果不出家,她的病是不会好的,贾府人为宝玉的将来打算,是不会让他娶黛玉的,黛玉注定是个悲剧人物!
首先,薛姨妈与王夫人的关系是姐妹关系.而王熙凤又是王夫人哥哥的女儿.肯定是偏向自家人啦!
其次,薛宝钗为人圆滑.待人处世比黛玉更是好.她大方得体,不耍脾气.会劝宝玉读书考功名.她几乎拥有封建女性的一切美德.
讨大观园里的人的欢心.而王夫人正想找这样的儿媳.
但黛玉悲剧的直接原因或许是封建社会的残害.贾府掌权的王夫人和王熙凤或许就代表着封建礼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