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0)是封闭环;28(+0.05/0)是增环;A是减环。基本尺寸28-10=18;A的上偏差0-0=0;A的下偏差0.05-0.2=-0.15;铣缺口的尺寸及上下偏差 18(0/-0.15)。
6±0.1是封闭环;L是增环;36(0/-0.05)是减环;26±0.05是增环。
扩展资料:
整个生产过程中各工段加工产品的次序,亦指各工段的加工。材料经过各道工序,加工为成品。
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机床设备)上,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至于同一工序的操作者、工作地和劳动对象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有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就构成另一道新工序。例如在同一台车床上,由一工人完成某零件的粗车和精车加工,称为一道工序;如果这个零件在一台车床上完成粗车而在另一台车床上精车,就构成两道工序。
工作地是否改变,对一个工件不同表面的加工是否连续(顺序或平行)完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封闭环
五分还算高分吗?这里的分真不知道有什么用,只是提高级别吗?回答问题,帮助别人,提高自己我欣慰。
加工余量,不同的工序有不同的标准,相同的工序由于加工方法不同其加工余量也会有差别的。这里就拿锻造来说,自由锻由于精度受工人的技术水平影响较大,不容易保证加工精度,其加工流量就会大些,模锻其精度就会高些相应的起加工余量就可略小些,如果用线切割其加工余量就更小了。这只考虑了选择加工余量的一个方面。确定加工余量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加工工艺方法、材料的利用率、生产效率、制造成本等等。
就本体具体考虑:
一、锻孔 影响锻造的尺寸因素有下料的精度、加工技术本身、加工过程的其他因素(比如对毛坯的加热程度及均匀程度等等)。一般锻造可达到的精度都有经验数据,这里的公差可以根据经验选取。这里的+2、-2的公差值用经验选取即可。加工余量在一般的企业里都有自己的标准。根据确定的公差再考虑退火可能引起的脱碳层选双边余量为4基本上属于合理的安排。
二、粗镗 粗加工可以选择大一些的公差,为的是提高加工生产率,降低加工成本。镗孔可达到的精度在一般的资料中均可查到,有经验的工人、技术人员也可以知道,这个按常识选取即可。这里的公差值和加工余量就是按常识选取的,没有固定的公式与算法。
三、半精镗 从保证下一工序的加工精度储备,保证本工序的生产效率这两方面考虑基本上就可以了。
四、磨加工 考虑热处理的变形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总起来说,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取低标准,这样可以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简单的说了这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至于分不分的不重要。
关于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方法如图所示;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如一台机床)对一个(或若干个)劳动对象连续完成的各项生产活动的总和。它是组成生产过程的最小单元。若干个工序组成工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