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名称: 酸碱中和滴定
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
溶液) 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仪器: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含滴定管夹)。
实验药品: 0.1000mol/L盐酸(标准溶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溶液)、酸碱指
示剂:酚酞(变色范围8~10)或者甲基橙(3.1~4.4)
三:实验原理: c(标)×V(标) = c(待)×V(待)【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
【本实验具体为:c(H+)×V(酸) = c(OH-)×V(碱)】
四:实验过程: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具体方法: 酸式滴定管,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5
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有漏必须在活塞上涂抹凡士林,注意不要涂太多,以免堵住活塞口。 碱式滴定管检漏方法是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如果有漏,必须更换橡皮管。)
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不得润洗,也不需烘干。
3、量取:用碱式滴定管量出一定体积(如20.00ml)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注意,调整起始刻度
在0或者0刻度以下)注入锥形瓶中。
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标准液盐酸,赶尽气泡,调整液面,使液面恰好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准确刻度,记录读数
V1,读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
(二)滴定阶段
1、把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面,向其中滴加1—2滴酚酞(如颜色不明显,可将锥形瓶放在白瓷板上或者白纸上)。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滴定时,右手不断旋摇锥形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入一滴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此时,氢氧化钠恰好完全被盐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记录滴定后液面刻度V2。
2、把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废液缸,用蒸馏水把锥形瓶洗干净,将上述操作重复2~3次。
(三)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及结论
(四).实验数据纪录:
滴定次数
待测酸溶液体mL
标准碱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v1
滴定后
v2
体积mL(v2—v1)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五、实验结果处理:c(待)=c(标)×V(标)/ V(待)
注意取几次平均值。
六、.实验评价与改进:〔根据:c(H+)×V(酸) = c(OH-)×V(碱)分析〕
操作及读数
误差原因
导致待测溶液浓度误差
标准液漏滴在锥形瓶外1滴
标准液体积读数偏大
偏大
滴定前仰视滴定管读数,滴后平视
标准液体积读数偏小
偏小
滴前平视,滴后仰视
标准液体积读数偏大
偏大
滴定管滴前有气泡,滴后无气泡
标准液体积读数偏大
偏大
锥形瓶润洗
标准液体积读数偏大
偏大
误差分析方法:c(待)=c(标)×V(标)/ V(待)。视c(标)为定值、V(待)为准确测量值,把一切造成误差的原因都转嫁到对V(标)读数的影响上。凡导致标准液体积读数偏大,则待测溶液浓度偏大。凡导致标准液体积读数偏小,则待测溶液浓度偏小。(见上面分析实例,锥形瓶润洗,导致碱的量偏多,会消耗更多的标准酸的体积,所以V(酸)读数偏大,则待测液浓度计算结果也偏大。体会明白后,误差分析易如反掌)
实验改进意见及实验感悟:
参考资料:http://931128914.blog.163.com/blog/static/1353026552009112311549596/
1)标准液配制时的误差。用于直接测定的标准液浓度如果偏低(比如配制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时,重铬酸钾的质量称取有损失),将会使标准液用量增多,直接导致测定的结果偏大;如果是用于标定滴定溶液的标准液实际浓度偏低,则会使滴定溶液的浓度增高,但是用滴定溶液滴定时,体积的用量是准确的,所以最后结果也将偏高。
2)读数的误差。滴定管读数时可能有一下原因造成误差:
1】读数时未将滴定管取下而是直接在滴定管管架上读数。
2】读数时视线未与凹液面最低处平行,仰视会将读数读大,俯视会将读数读小。
3)滴定终点的判定误差。不同的操作者对于滴定终点的观察不同,可能会造成滴定终点判定推前或延迟,使滴定体积出现误差。
4)操作失误。如滴定时不慎多加入了半滴或者一滴,使滴定液耗用体积增大。
这个是模板,你配合着你具体的实验说明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