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民不仅是科技攻关的先进典型,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先进典型。自参加工作36年来,无论职务、地位发生多大变化,他始终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和家庭的利益,甚至不顾妻子情、儿女情、父母情。他爱妻子,却不能尽责;他爱父母,却没有尽孝;他爱儿女,却没有给予特殊“关照”。1963年,这个刚刚开发的大油田,出现大部分油井下面的油层被水淹没,只能采出地质储量5%原油的严重局面。油田领导要求:尽快把这个地下“定时炸弹”挖出来。当时在地质指挥所动态组工作的王启民,不分昼夜在现场取芯化验、分析数据资料,根本没有时间照顾怀孕的妻子。
这年的11月份,陈宝玲即将临产,所领导劝王启民送她回北京娘家生孩子。当时大庆不通火车,陈宝玲收拾好行装,盼着王启民早点回来。王启民却忙着搞油田年终动态总结,根本抓不着他的影。一连几天过去了,王启民还是没露面。一位老同学看到陈宝玲急迫无助的样子,就赶到现场找到王启民:“宝玲快生了,你不送我们送。”王启民这才连夜赶回家,第二天一早把妻子送到哈尔滨火车站。上车前陈宝玲心里不托底,担心车上这段时间熬不过去。可看到王启民左右为难的样子,她只说了一句:“早上检查时,医生说还得等两天。”
王启民如释重负,急急忙忙返回了大庆。结果,陈宝玲在车上挺不住了,孩子生在了途中的锦州铁路医院。怕王启民着急,陈宝玲只把娘家的地址告诉院方。三天后,陈宝玲年迈的母亲搀扶着虚弱的女儿,抱着刚出生的外孙女,冒着风雪踏上开往北京的列车。
此刻,千里之外的王启民正夜以继日地攻坚。经过调研,他大胆提出“分层开采,接替稳产”的开采方式,突破了国内外油田一直采用的“温和注水,均衡开采”的理论,解决了油田中低含水期高水平开发的技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