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冻肉调查: 多流向餐饮业 ,商户能提前得信躲检查。
堆放在月台上的走私猪肉。
走私冻肉成业内“潜规则”
地处重庆九龙坡区的明品福冻品交易市场,以及大渡口区的万吨冷冻品交易市场,均为我国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的冷冻肉类、海产品、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相关数据显示,每天有数千吨冻品在这两大市场集散,运往重庆、四川、贵州等西南省份。
走私冻肉的数量尚无法估算,但多家商户店员表示,销售走私冻肉在业内已成为“潜规则”,虽然没有正规进口手续,但价格便宜,市场供需非常旺盛。
走私货何以明目张胆在正规市场上销售?相关部门开展例行市场检查之前,市场管理方都会提前在群内“通风报信”,商家则提前将走私货转移,或在检查当天关门歇业,以躲避监管。
堆放在仓库月台上的走私牛肉。
走私冻肉多数流向餐饮行业
大量的走私冻肉来自哪里?又流向哪里?交易市场的商户只是走私冻肉链条上的一环,大量走私冻肉背后,是一张遍布全国各地的供销网络。
走私冻肉在业内又被称为“水漂货”,指的是未通过正规进口程序,直接从海上漂过来的货物。
这些走私冻肉外包装没有中文标识,没有通关报检凭证,包装箱都被一层塑料袋包裹。
“水漂货”在前期运输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冷链物流“断链”的现象,为防止冻肉融化后的血水污染其他货物,通常给纸箱包上一层塑料袋。
不少餐馆老板到交易市场进货,有的甚至直接点名要“没证的肉”。
工作人员撕掉走私冻肉外包装上的塑料薄膜,等待客户前来运输。
埋下食品安全隐患,冲击正规肉类企业
大量流入正规市场的走私冻肉,造成税收损失,埋下食品安全隐患,还对正规肉类企业造成冲击,形成 “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走私冻肉大量流入市场,也对正规的肉类企业造成冲击。“水漂货的低成本、低售价让正规进口的产品销售惨淡。”一家正规肉类企业的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以猪蹄为例,正规进口的成本每吨约为2.3万元,而走私货成本每吨仅为1.6万元左右,售价约为每吨2万元,远低于正规进口猪蹄的成本价。
多名肉类企业负责人说,部分销售“水漂货”的企业也是不得已。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里,只销售正规渠道进口的肉很可能亏本甚至倒闭,为此,部分正规企业不得不同时销售“水漂货”。
近年来,国家大力打击走私犯罪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但目前来看,走私冻肉的违法成本依然较低,不足以对不法分子形成威慑。建议在国家的统筹指挥下,全国各地方和部门形成合力,从走私肉类的源头入手,对“走私—运输—销售—购买”的非法链条加强明察暗访,加大监管打击力度,保障市场秩序,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来源:网易新闻
走私冻肉大量流入市场,走私冻肉多数流向餐饮行业,并对正规的肉类企业造成冲击。“水漂货的低成本、低售价让正规进口的产品销售惨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