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大的医学家很多都是道士出身,这有两方面的原因:在很早的时候,就奉行“巫医不分家”,而且道士为了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与医学产生渊源,而其中的一些人钻研艰深,也就成为了颇有成就的医学家。
我国在较为原始的社会时期,有着一种有特殊身份的人群——巫师,古时十分看重天命,巫师即人与神鬼沟通的中间人,而生产力不发达导致人们对于许多事不能解释,于是治病之事也求助于鬼神,巫师就兼具医生的职责。
巫师是最原始的有宗教色彩的角色,后来道教发展,道教的目的是延年益寿,修身养性,得道成仙,这样的目的与医学治病救人有着一定的联系,于是许多道教人士也就钻研医学知识,有的甚至有了推动医学发展的研究,著作传之于后世,影响深远。
而且道教中有一项与其他宗教信仰相比颇为特别的一项就是有炼丹一学,炼丹是为了研制出强身健体,长命百岁的丹药,但是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我国古代药理学的发展。
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道教医学家有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人。
葛洪是一代高道,但他还撰写出著名的《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等医药著作,是中国医药史上的经典之作其对一些传染病以及免疫学知识都有着开创性的认识。
南朝陶弘景也是一代高道,他在药物学方面对中医贡献颇大,他的《本草集注》系统的整理了前人药学经验,创立了新的药物分类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而唐朝孙思邈更是精于修道炼丹,但在医学方面又成就斐然,他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是中医史上的宏伟巨著,他更是被奉为“药王”。
因为古代的道士需要经常进行药丸炼制,并且能够接触大量药材和医药典籍,所以可以成为大医学家。
因为中国古代的道士讲究天人合一修炼,为的就是能够延年益寿,在他们长久的修炼探索中,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和医学就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其中医术高超的人不在少数。
道家与中医有极为深厚的渊源,在学习中医与传统文化关系时,重视道家在其中的地位,正确认识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