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接受招安,也就不存在征方腊。没有了和方腊那场血战,梁山好汉也就不会死的那么多,死的那么惨。
但是,话又说回来,宋江是不可能与方腊合作的,既使合作也不会长久的。原因如下:
1.宋江和方腊的政治抱负根本不同。
宋江是体制内出身。他不过是反贪官污吏,带领梁山弟兄们除暴安良。他是不反朝廷的,是愚忠皇帝的。宋江上梁山,只不过是权宜之计。他时刻想的是早日给弟兄们找条后路,甩掉落草为寇的身份。时刻想的是接受招安,为朝廷出力,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而方腊是穷苦出身,一开始的政治目标就很明确:推翻这个腐败透顶的朝廷,建立没有人吃人的政权。困此他和朝廷是你死我活的矛盾,这个矛盾是不可调合的。
所以,宋江和方腊怎么可能走到一起呢。
2.不存在合作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退一万步说,就算宋江和方腊合作了,首要问题就是谁当一把手。不管哪一方掌权,另一方都不可能服气。尤其梁山弟兄,他们讲的是江湖义气,认的是大哥,图的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一旦失去了潇酒快活的条件,岂能听你方腊的招呼。一支队伍,失去了凝聚力,形同一盘散沙,这就已经没有了合作的基础。
3.分崩离析,各奔前程是必然之路。
这里有一个微妙的情节是必须提到的,就是宋江的招安,在梁山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李逵,林冲,武松,鲁智深,阮家兄弟等一大批弟兄都是不赞成的。招安之前公孙胜等人先行离开,就已放出了这个信号。当和方腊因招安产生分岐后,既然矛盾起于招安,梁山的人也不可能团结一致,肯定没等和方腊打起来,梁山的人就先走了一大批。
4.合作的结果还是让朝廷捡了便宜。
当梁山的人和方腊的人产生内斗,谁胜谁负很难预料,但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不,不是一伤,而是各有损伤,结果就是个双输的下场。堡垒被从内部攻破,准确说不是攻破,而是内破。自毁臂膀,自断前程,朝廷闹了个坐收渔利。最后还是被朝廷各个击破,照样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我认为宋江如果不接受招安和方腊合作的话,108位好汉应该不会惨死并且过得很好。
会,原著里招安是玄女娘娘的法旨。如果不招安而是继续造反就是违背了玄女娘娘的法旨,违背了天意肯定是要被灭的。
会,就算宋江与方腊合作,依然不是朝廷大军的对手,同样会被剿灭而落得惨死的下场。
会,无论梁山接不接受招安,他们都不会是宋朝朝廷的对手,所以最后都会被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