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己之言仅供参考。 教育,一个是教,一个是育,二者不可或缺。《师说》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里面,也包括有传道(育)和授业(教)这两种。 现在的学校,存在只教不育的现象。 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代社会,已经是远远大于三百六十行了,但千军万马仍然是需要过独木桥。这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但社会的选择,教育无法独善其身。
由此,教育重教,是社会的选择。学校引导的少,即便是引导,也是引导至学科学用科学上,引导至掌握家长认为的学科领域的知识上去。激烈的竞争环境,也迫使教育过多追求如何短平快的接受所规定的主要科目上,灌输手段用的多,学生由此被动的多,主动的少。 有教无类,是对教育的要求。需要“发现”学生的长处,重在“育”上,使之能扬长避短,而不只是补短板,“生产”出标准化模具般的产品。白话讲,就是: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
学生天天打架闹事,可以,建立规范打个够。想玩也可以,只要有兴趣能长期玩且玩出个花样来。由此,才会有“解惑”的基础。 教育,必须是可以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教育最大的现实存在基础。社会所需,教育就是基础。当社会需要与学生的“兴趣”一致时,作用是大的。 引导学生走向社会需要,是目前学校最大的“育”。在满足社会需要后,展开自己的兴趣爱好,目前的社会正在显现。
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国民的素质,而素质的体现在于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 要想打造有素质的国人,国家需要有明确的意识形态,倡导人民认可的精神信仰,确立和颂扬人民认可和敬仰的精神领袖,管好社会上的当权者。从上做起,真正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民看到、享受到国家的正能量,官行民效,国民的素质一定会提高,教育的目的就会达到。
教书育人,指的就是教会孩子道理,并且激发孩子的潜能。存在不合理,有些学校只为了成绩。
应该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而且应该把自己所有的学问都给予孩子,这就是本质。是的,很多学校的教育方式非常的不合理,而且用一些反面教材,我感觉这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相关。
教会人们知识。是的,是有一些,不过每个学校的教育方法都不相同,每个人的学习的方法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