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室抢劫不慎杀人,是否会判死刑

2025-04-06 01:15:1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刑法:
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第二百六十七条 第二款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六十九条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八十九条 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除判令退赔外,对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案例:

持打火机抢劫 “刑警队员”被判十年
“查水表”入室抢劫杀人 三恶徒被判死刑
强行向人“借钱” 依法被判刑11年
冒充警察抢1元被判10年
从以上可以看出,对于抢劫罪来说,量刑是十分重的。
根据刑法第234条之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刑法分则规定下列行为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1、第238条第2款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使用暴力致人重伤的,依照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2、第247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致人重伤的,依照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3、第248条规定: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致人重伤的,依照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4、第289条规定:聚众“打砸抢”,致人重伤的,依照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5、第292条第2款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的,依照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对故意伤害罪的处罚

根据刑法第234条之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回答2:

具体事情具体判决,根据实际情况定.

由来已久的死刑存废之争将人处死是一回事,死刑法却是另一回事。人类很早就在处死同类,可是,把它变成法律,却反映了社会在走向成熟,开始思考把刑罚规定为一个共同契约。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刑事法律规定了死刑刑罚,但对死刑的适用条件作了严格限制。刑法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这一规定体现了中国一贯的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刑事诉讼法对死刑案件在一、二审程序之外,专门设置了死刑复核程序,从程序上确保死刑的准确适用。
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严格遵守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等刑法基本原则,一方面注重发挥死刑的威慑作用,对于罪行极其严重,犯罪情节恶劣,罪不容赦的坚决杀掉;另一方面坚持宽严相济方针,可杀可不杀的坚决不杀。“保留死刑,严格控制死刑”是中国一贯的刑事政策,对于非暴力犯罪适用死刑,人民法院更是审慎、严谨。但慎用死刑并不是要废除死刑。中国现阶段废除死刑的条件还不成熟,也不符合现行刑法的规定。

刑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着某种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规律。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刑罚必然不断由严酷趋向宽缓、由肉体惩罚转向改造灵魂、由消极的惩罚过去变为积极面向未来,废除死刑也已经成为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死刑在我国必将成为历史。

回答3:

你的具体案情不详。但入室抢劫时抢劫罪的加重情节,如果还有故意杀人,那还是有判死刑的可能,这要根据具体案情。白银铜城所王律师

回答4:

入室抢劫并且致人死亡,如果不是未成年人或者没有重大立功或自首,应当判处死刑。

回答5:

不会,这属于无意杀人,但会无期徒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