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不懂三国就.......谁镇守荆州是看历史,不是看三国演义,历史的赵云和关羽有可比性吗?历史就不赘述了,有空看看三国志,关羽文武双全,数万河北军中刺杀“勇冠三军”的颜良,三国志原文:“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马军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之围。”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而赵云的长坂坡单骑救主等英勇事迹都是虚构的,魏末晋初的陈寿负责编纂的《三国志》称关羽“万人之敌”“国士”“虎臣”.........称赵云“爪牙”.......《云别传》还是南宋的裴松之加上去的。
上面的是关羽的个人勇武方面,下面说说智。
“蜀国不置史,事多遗漏”但记录了关羽的两个壮举!!!
第一个是绝北道!!!“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截断了江陵和襄阳、白帝等地的所有出路,围死曹仁,当时刘备只有三万余兵马,能给关羽多少?绝北道期间,文聘、乐进、徐晃、曹仁等有传的武将,白帝、上庸、襄阳、江陵、南郡的数城的兵将共同努力却无法打通北道,最后汝南太守李通都参与了打通北道,最后两面夹攻终于打通北道,得以“走曹仁”有人说关羽失败了,没有围死曹仁,却忽略了当初关羽绝北道的目的“走曹仁”而非“捉(杀)曹仁”也许真应了那句话,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但绝北道的结果是--------自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到李通战死,关羽所守北道可谓固若金汤,任曹军如何攻打都无法奏效,且因此折上将李通。关羽无愧万人敌之名,难怪战后周瑜曾言:“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二就是襄樊之战,能以三分之一荆州兵力打的曹操吓的要迁都,将曹操最为精锐的七军几乎全部活捉。这种能力用得着解释吗?东吴仅仅一次偷袭就动用了几乎所有东吴的知名将领以及精锐。这在三国又有谁能以一个武将的身份面对两个强国的联合进攻!!!!!!
三国演义我都懒得说,赵云政治高?赵云军事高?赵云谋略高?你说的游戏吧?有空多接触接触三国演义的书籍,什么嘉靖本、毛本、黄本的多看看就不会说出赵云比关羽还适合守荆州了。因为赵云没有主见,一切依令行事。而且东吴偷袭关羽不是因为关羽傲,而是关羽如果赢了,曹操没有个五年根本只能自保而刘备的七十万大军还没有动用,荆州在东吴上游,想想七十万大军顺流直下.........东吴这么做是基于利益,与外交关系不大
赵云不能当四大将军是历史,不是演义,演义中赵云非常受信任,但历史上被称为“爪牙”的赵云有什么功劳?负责保护家眷结果刘备的老婆死了。
但没有关羽、张飞就没有整个蜀国,关羽镇守荆州五年,为刘备守住这个三家必争的后门,为取川大军提供后援。张飞义释严颜,平定西川人心,比诸葛亮水路更早到达西川腹地,取川首功,汉中之战智欺张合定中州。黄忠取川二路元帅,勇冠三军,定军山斩夏侯渊,三国少数先登(战斗中冲在第一线的武将)武将之一。马超在西凉以及羌族人的心目中号称“神威天将军”曾杀的曹操大败,这四位都是有真实战功的,赵云除去三国演义虚构的战绩还有什么?
赵云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非常低下。
刘备攻下成都后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这个官职只是杂号将军。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了四虎将,分别是前将军关,左将军马,右将军张,后将军黄,所谓五虎大将根本没赵云的事。
事实上,赵云不仅赶不上四大将,连“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的魏延都不是一个等级上的。而赵云所有荣耀都来自死后小皇帝刘掸的追封。
有一个说法可能贴近,说赵云是糜夫人陪嫁3000武装家丁的头目,因此,赵云实际属于刘备的家将,说不好听的就是家奴,所以赵云一直都只能担任警卫队长的职务,这也许是真实的原因。
说白了,镇守荆州就是防曹魏。守将必须具备两个特点:
1、勇冠三军,知名度高。
关羽业绩辉煌,是经历过大场面的人。先前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间,关羽温酒斩华雄,给曹操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后来又在与袁绍的对决中,斩颜良诛文丑,替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在高手与高手之间单挑过程中,关羽每次都能赢得很轻松,彻底把曹操给震住了。相比之下,赵云差多了,在此以前,赵云能够拿得上台面的业绩就是百万军中单骑救主,当时基本上都是与小卒过招,趁着乱糟糟的场面把小主人给救了。靠的是勇气与运气。这一点,基层领导出身曹操和运筹帷幄的孔明岂能不知?
在他们眼里,赵云的知名度远不如关羽,曹操对赵云顶多是“爱”,而他对关羽则不同,是“敬”,这一点,孔明是心知肚明的。
2、忠义为本,誓不叛主。关羽对刘备的忠心有事实为证,无论你如何收买,他都不会变节,这一点,先前发生的千里走单骑事件就是最好的验证;赵云虽忠勇可佳,可一旦遇到关羽当初的遭遇,在爱才如命的曹孟德面前,他会变节吗?这一点,孔明和刘备心里都没谱。
所以,关羽是最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