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程序以及了解内控程序分别包括什么?

2025-04-07 19:18:5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把调查了解的惰况记录下来形成工作底稿。内部控制制度调查记录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即调查表(问卷)、文字表述和流程图。
二、进行穿行测试。所谓穿行测试就是指在每一类交易循环中选择一笔或若干笔业务进行测试,以验证工作底稿上描述的内部控制制度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也叫全程测试、了解性测试。目的在于防止工作底稿中对内部控制的描述出现偏差;
三、初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初步评价只能从内部控制的设计角度进行。其实质在于把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现有模式与理想模式进行比较,从内部控制的设计方面找出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不足,以及这些不足可能对会计系统产生的影响。
初步评价以后,如果审计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完全不能依赖,可直接进入实质性测试(一般要评查),如果这样,内部控制的研究。评价到此即告结束。如果认为内部控制可以依赖或部分可以依赖(仅从制度的设计角度)且对实际存在的内部控制运行状况的检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审计人员则要进入下一道程序;
四、对内部控制在受审期间运行的状况进行检查。就是查看内部控制在整个受审期间是否按照设计的要求有效地运行,其实际运行的状况与制度设计的要求符合程度有多大。审计人员仅在满足下列条件下才对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1)存在可以依赖的内部控制;(2)对内部控制的检查可以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后,接着就要进入下一个程序;
五、对内部控制的再评价。通过上述几个程序,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设计以及运行情况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要对整个内部控制的情况也即控制风险水平进行再评价,看其控制风险是高还是低。
将控制风险评价为高水平,意味着内部控制不能及时防止或者发现和纠正某项认定中的重要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很多认定或者所有认定的控制风险,都被评价为高水平,那么,注册会计师就应考虑是否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进行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