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像宋冰那样的孩子,性格内向、胆小谨慎、不善言辞,好像天生就不善于交往。其实,这些孩子就是性格孤僻。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性格孤僻的表现有三大特征:社交障碍、语言发育障碍、智力和认知缺陷。
孩子性格孤僻并非都是天生的,每个孩子都希望与别人交往并渴望被人认可。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变得孤僻呢?具体来讲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身性格原因
天生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是退缩、回避型的,易害羞,会影响他的交际能力,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价值,生活空虚无聊,久而久之就容易变得孤僻。
2、家长教育方式的偏差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或者太严厉,常常以大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动不动就指责孩子这不行那不行、使用家庭暴力等,这会使孩子变得自卑感很强,觉得家长讨厌自己,从而孩子变得远离家长,性格也越来越孤僻。
也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担心和过分爱护,什么都替孩子做好了,剥夺了孩子很多参加社交锻炼的机会,孩子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一旦家长不在身边,孩子遇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或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来消极应对。
3、家庭缺失或错位
父母是家庭稳固的两大支柱,如果父母关系不和、离异或病故,孩子就会缺少应有的家庭温暖,因而性格孤僻,对周围事物冷漠。另外,如果父母是双职工,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又不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使得孩子有苦无处倾诉,日久积压造成孤僻性格。
4、父母性格孤僻
如果父母本身就不善于和人交往,自己从不到别人家做客,也没有朋友到自己家里来玩,当孩子领着小朋友来家里玩时,家长变现冷淡或者反对,也容易造成孩子孤僻。
5、长期处于孤独的环境
独门独户的居住环境以及长时间依赖看电视、看书等行为隔离了孩子的社交空间,课业压力重则减少了社交时间。孩子因为缺乏一定的人际交流,会变得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对社交产生抵触。
既然大多数性格孤僻的孩子都是受到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那么孩子正在或者已经性格孤僻了应该怎么办呢?
1、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给孩子创造出一个和睦、融洽、民主的家庭,尽量不在孩子面前争吵,让孩子真正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让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体验到家庭的欢乐。
2、鼓励孩子,多赞扬孩子
孩子也有他/她的自我意识,看重别人尤其看重家长、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及评价,应从满足其正当心理需要出发,把握时间,多运用表扬、鼓励的方式,顺其自然地与之心理相容,使他产生语言交流的欲望,不要随意批评、否定孩子,甚至指责训斥孩子。
3、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受到影响。家长应以身作则,在言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都应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孩子耳濡目染,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一个良好的性格。
4、创造机会让孩子更多参与社交活动
家长应让孩子从“自我”的小圈子走出来,让孩子多与邻居的孩子一起玩耍、游戏、生活。可以利用节假日、业余时间带孩子到游乐园、动物园、公园等场所玩,带孩子去串门、走亲戚,减少孩子对不同人、不同情境的陌生感,增强其交往需要与兴趣,形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
5、加强锻炼,增强孩子体质
有试验证明:身体好的孩子,承受力更强,更富有领导力,更有活力,思维更活跃。所以,父母应多带孩子参加各种运动,锻炼体质,去旅游参观、登山攀登、游泳、锻炼......在运动中培养孩子勇敢、乐观的精神,慢慢的,孩子自然就更乐意和小伙伴玩耍了。
6、增强孩子的参与意识
孤僻的孩子多沉迷于玩游戏机、看电视等这些缺乏社会交往、社会交流的兴趣,对周围的东西不闻不问,对社会、周围的人和事采取不参与的态度。家长有必要中断孩子的这些着迷的爱好,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鼓励孩子陪同父母外出采购、参与做饭或帮邻居取报纸、取奶、送信等,以让其与人进行交往及培养其助人为乐的品德。
7、更多的关注与陪伴
孩子需要持久、稳定、长期的鼓励,家长要多花时间和孩子聊天,要有耐心,多倾听,通过聊天可以了解孩子的很多想法以及目前的困扰,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8、发现孩子的强项
家长要尽可能的挖掘孩子的强项,然后有意识地着重培养,让孩子尝到胜利、成功的果实。有一技之长的孩子,将更容易找到与同伴交流的话题,这对本不太合群的孩子来说,是个融入团队很好的切入点。
孩子性格孤僻,可以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和小朋友玩,逐渐让孩子走出孤僻的性格,家长也要多鼓励孩子,给孩子一些信心。
孩子性格孤僻,让孩子活泼开朗起来的方法就是,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但孩子找到了他自己的爱好的时候,自然就会变得更加活泼起来。
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可以带孩子爬山,远足等,再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欲,渐渐就会打开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