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孟古青、孝惠章皇后、孝庄文皇后、义皇后。
1、孝端文皇后
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朝开国皇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皇后,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
清代首位生前由丈夫亲自册立的皇后,首位母后皇太后,同时也是首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
孝端文皇后无子,生有三女。福临(即顺治皇帝)继位后,尊其为母后皇太后,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哲哲逝世,年五十一岁。
顺治七年(1650年)二月,将其梓棺运至沈阳,与皇太极合葬于昭陵,即今沈阳北陵。顺治皇帝为孝端文皇后撰了祭文。雍正、乾隆累加谥,全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2、博尔济吉特·孟古青
清世祖废后,生卒年不祥,清世祖顺治帝第一任皇后,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孝庄文皇后侄女。清朝第三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首位废后。
博尔济吉特氏貌美秀慧但好奢华、性善妒,又无法忍受顺治移情于其他嫔妃,再加上她是摄政王多尔衮为当时尚年幼的顺治所迎聘的皇后,因此顺治十年,顺治帝不顾满朝文武,及昭圣皇太后的反对,降皇后为静妃,并令其改居侧宫。
博尔济吉特氏被降为静妃后就从清室官方典籍史料中消失了。清史学家孟森猜测吴伟业《古意六首》描述了静妃结局,但目前未有进一步证据。
另有朝鲜李氏王朝实录记载,废后返回科尔沁并生子,“所生子亦贤”,但该说法提及的时间(书中记载康熙四年该子年十四)与官方史料有冲突。
3、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阿拉坦琪琪格,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孝庄文皇后之侄孙,一妹淑惠妃。清世祖顺治帝第二任皇后,第四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
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选察罕(孝庄二哥)孙,孝庄文皇后之侄孙女入宫,册为妃;六月,继立为世祖的皇后。
顺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帝即位后,与生母孝康章皇后两宫并尊,称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曰:仁宪皇太后。康熙五十六年(1718年)十二月丙戌崩,年七十七岁。有清一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后。
4、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康熙皇帝给祖母上了尊崇的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
根据她的遗愿,灵枢没有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安在京东清东陵,并将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建于昌瑞山下,称“暂安奉殿”,停灵其中。
直至雍正三年(1725),才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
因其陵在盛京太宗皇太极昭陵之西,故称“昭西陵”。昭西陵与昭陵遥相呼应,实乃一而二、二而一,若将其圈入东陵风水墙内,反而形成阻隔。
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5、义皇后
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不详,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生,顺治六年(1649)十二月卒,年四十。她是多尔衮的元配大福晋。蒙古科尔沁部落出身,是睿忠亲王多尔衮的妃子,谥号敬孝忠恭正宫元妃。
后金天命八年/明万历五十一年(1624)五月二十八日与多尔衮成婚。顺治六年(1649)十二月卒,年四十。多尔衮私谥曰:“敬孝忠恭元妃”。
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12.31)多尔衮病卒。诏追尊为“成宗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
顺治八年正月(1651.01),尊元妃为“敬孝忠恭静简慈惠助德佐道义皇后",祔太庙。
二月,发多尔衮生前谋篡大位之罪,诏削爵,撤庙享,并罢孝烈武皇后和成宗义皇后谥号庙享,黜宗室,籍财产入官。
乾隆四十三年(1778),复多尔衮宗籍、还睿亲王爵位,追谥忠,即为睿忠亲王。元妃亦恢复睿亲王嫡福晋身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义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庄文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惠章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博尔济吉特·孟古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端文皇后
皇太极,天聪汗、崇德帝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生母。
福临,顺治帝
博尔济吉特皇后:孝庄皇后侄女。废后。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侄孙女。
清皇太极的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顺治皇帝的废后静妃和孝惠章皇后。
我只知道有个孝庄皇后。【还是看康熙王朝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