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日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同的原因?

2025-04-05 05:25:1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传统是: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即一般一个人大学毕业后会一生在一个公司就职,除非公司破产,否则从不跳槽。年功序列是指一个人的工资和福利会随着就职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就是说工龄对一个人的收入影响很大,在这个意义上,中途离开一家公司会给自己的经济收入带来很大损失。日本企业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认为一个公司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强调团队合作协同对于业绩的重要性,而比较漠视个人的表现和作用。
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于契约和对于个人价值的肯定。因此,在美国,一个人一生多次跳槽是司空见惯的,什么地方对个人有利就到什么地方。美国公司,如通用电气(GE),强调以个人业绩为基础的考核与薪酬待遇。一个人做得好可以得到快速提拔和高额奖金,而做得不好则可能被炒鱿鱼。而日本公司的提拔一般要论资排辈,不到一定资历休想提拔。业绩好了也是团队的努力的结果,跟个人的收入关系不大。反之,在日本公司,做得不好也可以混日子,一般轻易公司不会解雇员工。
美国公司重视的是个人的业绩结果,而日企更重视的是工作态度,忠诚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自然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不同的。例如,在日企经常有部门职责描述,但却没有个人职位说明书,每个人的工作并不明确界定,整个部门的任何工作可能都是自己的工作。这就是为了防止美国公司那种过于明确界定的岗位职责,而导致扯皮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情况发生。又如,美国公司鼓励员工有问题时投诉和越级上告,并且设置类似的员工意见箱或投诉热线,而日企特别忌讳员工越级上告,认为这是一种不道德的密告行为。日本公司要求员工严格按照组织报告关系上告任何事项。

回答2:

这源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人力资源管理所讲的是对人的开发,利用,管理。如何对待人?就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核心的问题。
日本受中国儒家、老庄思想的影响,在团队上讲求人在集体中的作用,人在团队内与其他人的交互发挥自己的贡献。而在个人上的要求,就像古代君王管理国家,大臣们必须文死谏,武死战,这是在精神上,对人个体在道德上的约束。通过发挥众人的作用,来实现管理目的。
美国是受文艺复兴,对自由的渴望,对人个体的尊重,即人权的维护。注重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主义,不强调配合,而是强调每个人自身价值的最大化,美国人认为只有个人价值最大化了,团队的价值才会最大化。而在个人管理上,美国大片,充分的说明了这点。例如,孤单英雄,超人,蝙蝠侠等都是一个英雄拯救了全世界。所以,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讲求对个人的激励,以发挥其自身的最大作用。
当代,单纯的探讨东西方的管理模式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世界的交流不断加强,跨国公司已经冲淡了东西方明显的管理模式,因为一个公司不可能有两套管理方案。管理模式趋同化。更多的注重团队的作用,同时也注重对团队中个体的尊重,提供创造其个人发挥的平台,进而搭建团队的平台。通过对人性的尊重,对细节的把握。发挥人的最大能动性,体现最大的社会价值。这点,体现在各公司设计的绩效与薪酬设计上,大都是对个人与团队的考核与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