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赵璘所撰《因话录》中,记有裴光德重友情而又不徇私情的一则故事,照录如下:裴光德垍在中书,有故人官亦不卑,自远相访。裴公给恤优厚从容款狎,在其第无所不为。乘间求京判司裴公曰:“公诚佳士,但此官与公不相当,不敢以故人之私,而隳朝廷纲纪。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不妨却得,某必不可。”其职守如此。
裴光德名垍,在唐僖宗时曾任宰相。他身居高位后,不忘故交旧友。老朋友自远方来访,他“给恤优厚,从容款狎”,招待十分殷勤周到,是使客人方便随便,无拘无束。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地位变化,而改变对旧日朋友的态度。裴光德的这种注重交友情谊的品德,在那“一阔脸就变“的封建社会里,是很值得称道的。然而,当老朋友要他利用手中权力徇私情,为他“求京府判司(即中央政府的一种官位)”时,他没有因为是老朋友开口友情难却,而是郑重申明:“此官与公不相当,不敢以故人之私,而隳朝廷纲纪”,直至把话说到绝处:“即使以后有哪一位宰相瞎了眼睛怜悯你,你不妨可以取得这个官位 但是我绝不会这样做。”裴光德这种视“朝廷纲纪”重于故人情谊,坚持任人唯贤唯能而不唯亲的做法,在那“人情大于王法”,“一人做官,鸡犬升天”,以权谋私盛行的封建社会里,则尤属难能可贵。裴光德遵守法度,贤良方正,不徇私情,不愧为一代名相。
如今,历史的车轮已跨入了21实际。我们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官”与封建社会的“官”相比,已不可能同日而语。我们的“官”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公仆,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诚然,我们的“官”也并不是六亲不认、不食人间烟火的怪物,而同样是懂得感情、珍视友谊的活生生的人。但是,我们共产党人重视人情友谊,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党的原则,可以利用职权为自己的亲朋好友徇私舞弊。如果昔日的老朋友请你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他们通关节,走后门,谋取某种私利时,我们就应该想一想,一千多年前封建王朝的宰相裴光德,尚且能够以“此官与公不相当,不敢以故人之私,而隳朝廷纲纪”,予以回绝,我们作为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官员,就更应当成为坚持原则维护党纪,端正党风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