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内瑞拉的经济现状分析

对委内推拉的经济现状进行分析
2025-04-06 17:57:2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的经济政策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70年代末,委内瑞拉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而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在拉美国家也是名列前茅的。60年代中期,委内瑞拉先于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拉美3个经济大国,实现了人均GDP超1000美元。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一个不小的成就,标志着该国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与其他拉美国家所不同的是,委内瑞拉主要凭借开采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来拉动GDP总量和人均GDP的增长。因此,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和所遇到的情况同其他拉美国家有所不同。这里我们着重分析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的经济情况及其所采取的对策。
一 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的经济情况
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前后的经济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奠定基础阶段(1945~1957年)、消费品进口替代阶段(1958~1973年)和资本品替代进口的高速增长阶段(1974~70年代末)。委内瑞拉的人均GDP是在消费品替代进口阶段达到1000美元的,我们对这一时期其经济情况进行简单的考察。
1.工业。1958年开始,委内瑞拉政府在“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将大量资金投到了制造业领域,推动了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前后的几年中,制造业产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一直维持在7%以上,但是整个制造业发展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上,并主要以食品、烟酒、纺织、服装制造、造纸、橡胶及化学制品等消费品工业的发展为主。而钢铁、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则基本没有。此外,由于委内瑞拉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国家推行石油化战略,大力发展石油工业,因此,如果将石油工业也列入工业的考察范围,则其整个工业发展的水平会有很大的变化。在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其制造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为12%,而石油工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则在20%以上,远远高于制造业。[1]
2.农业。在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委内瑞拉农业发展的情况并不能令人满意。尽管在这一时期农业产值年增长率为5.6%,但是占GDP的比重仅为6.4%,远低于拉美其他国家。[2]在委内瑞拉的农业产品结构中,经济作物占了很大的比重,而食物类农产品的比重相对较低,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粮食需求靠进口维系。
3.外贸。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外贸出口额约为40亿美元,并且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长。然而,委内瑞拉经济严重依赖石油的状况在外贸方面也有具体的体现,单单石油产品的出口额就占了外贸出口总额的93%,其余主要是铁矿石、铝土等矿产品的出口。[3]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委内瑞拉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旧很低,仍然只是一个初级产品出口国。
4.第三产业。这里所指的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商业和服务业等部门。在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前后的几年里,第三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通讯、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其中,通讯与交通运输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由1957年的4%增长到1970年的10%,而同期服务业产值所占的比重则由22.5%提高到了30%。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委内瑞拉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的经济状况与人均1000美元本身所标志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相符合,同其他多数拉美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 时所反映的工业化水平相比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石油在拉动委内瑞拉GDP和人均GDP增长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委内瑞拉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从1926年起石油就替代了传统的农产品,成为了委内瑞拉最主要的出口产品。到了60年代,委内瑞拉出口严重石油化,石油为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从而使得GDP总量急剧膨胀。这种情况反映在人均GDP水平上,就表现为先于其他工业化国家而超过1000美元。因此,可以说委内瑞拉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经济发展水平实际上与人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二 委内瑞拉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所存在的问题
委内瑞拉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并不是经济发展出现了实质性的飞跃的结果,而仅仅是石油财富的一种经济统计的表现。因此,委内瑞拉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也因为这一矛盾的存在而隐藏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分依赖石油资源。委内瑞拉的石油资源是其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委内瑞拉之所以能够较早的成为拉美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国家,与丰富的石油资源是分不开的。自从石油成为委内瑞拉的主要出口产品后,委内瑞拉经济就被打上了石油的烙印,整个经济生活都是以石油为轴心而运转。首先是委内瑞拉工业发展对石油美元的依赖。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受资金紧缺的制约,在制定工业发展计划时相对比较慎重,力图寻求一种集约化的发展模式,以达到节省资金的目的,而委内瑞拉却不存在这方面的后顾之忧。从工业化伊始,委内瑞拉就保持了极高的投资率,1960~1967年间投资率保持在了15.7%~17.7%之间,而这部分投资大多投向了低水平的工业部门,并没有有效的推动整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使得工业发展严重依赖资金投入,忽略了竞争能力和效率的提高,结果反而成为了国民经济的负担。其次是委内瑞拉的农业基础在石油资金的大量涌入下进一步削弱,对农产品的需求大量依赖进口,导致农业不断萎缩。第三,经济受到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的制约。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走高时,委内瑞拉获得大量的石油收入,从而政府得以推行庞大的发展计划;而当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下跌时,经济就可能受资金紧张的瓶颈制约,导致发展计划搁浅,甚至使经济发展陷入危机,暴露出经济的脆弱性。
2.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经济增长有速度但却无效益或效益不高。工业化伊始,委内瑞拉就凭借丰富的石油财富,对经济发展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整个替代消费品进口阶段,委内瑞拉的总投资率在13%~24%之间。[4]较高的投资率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单单工业产值(不包括石油工业)就增长了3倍以上,GDP总量也增长了1倍多。委内瑞拉政府通过高投资换取高增长,但这种增长与发展的概念却相去甚远,委内瑞拉的工业结构在替代进口消费品阶段结束时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委内瑞拉政府通过源源不断地投入大量资金将石油财富由资金转变成了固定资产。但由于其所投入的领域大都是技术层次较低的行业,这些资本投入并没有使财富质量发生实质变化,GDP增长的动因主要还是源自于石油财富的巨量增加。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只是对迅速增加的石油财富一种转移。
3.工农业发展比例失调,农业发展滞后。在替代进口战略的指导下,委内瑞拉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石油工业和一般工业化方面,尽管政府对农业发展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措施,但委内瑞拉的农业发展却明显滞后于整个经济发展,农业基础异常薄弱。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农业总产值占GDP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3%左右,明显低于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3个拉美经济大国。[5]在这个阶段,委内瑞拉的土地关系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土地仍然大量集中在地主手中。这迫使众多无地农民涌入城市,引起农业人口流失,造成大片耕地荒芜。另外,虽然委内瑞拉政府对很多农牧产品作出了最低收购价格的限制规定,但与工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仍然日益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业发展的速度。因此,委内瑞拉不得不通过大量进口农产品来满足国内需求。
4.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问题突出。委内瑞拉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其收入分配也伴随着GDP总量的剧增日趋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据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1970年占委内瑞拉人口总数20%的富人拥有国民收入的65%,而占人口总数40%的穷人仅拥有国民收入的8%;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4倍以上。人均GDP水平的提高和国民财富的增加,没有使委内瑞拉国内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人均GDP的增加也只是富人们财富不断扩大的一种表现。广大的农村劳动人口和城市边缘人口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所应表现出来的实际水平有很大的差距。贫富差距的拉大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大量贫困人口的出现限制了国内居民的消费能力,导致市场狭小,不利于替代进口工业化的深入;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加上农村土地的过度集中,使得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1957年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为39.3%,而到1973年时这一比重降为20.1%,大量的农村就业人口涌入城市,加快了委内瑞拉的城市化进程,但这种非自然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重了政府的负担,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严格来讲,委内瑞拉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只是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人均GDP1000美元也只是委内瑞拉石油财富增加的表现,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委内瑞拉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推动经济发展,使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均GDP的增长相符合,是委内瑞拉政府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 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政府的政策调整
委内瑞拉人均GDP较早的达到了1000美元,但国民经济结构和工业发展水平却大大落后于拉美主要地区大国。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委内瑞拉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
(一)对石油业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1.彻底的实现石油业的国有化。尽管委内瑞拉石油资源丰富,但开采和生产一直都控制在以美国为首的外国资本手中,大量的石油财富被外国资本攫取,严重地妨害了委内瑞拉经济的独立发展。石油财富的急剧膨胀更是加强了委内瑞拉政府加速石油国有化进程的信念。1970年政府从外国石油公司手中夺回石油标价权,1971年颁布了《石油资源保护法》,规定政府对外国石油公司的资金、财产和生产进行监督,限制石油的出口额,将新油田的勘探权归属于委内瑞拉石油公司。1973年起委内瑞拉政府又陆续收回了外国公司控制的石油供应站。1976年1月委内瑞拉政府通过立法(1975年8月《石油国有化法》)和支付赔偿金的方式,把外国公司控制了半个多世纪的石油业完全收归国有,实现了石油业的全面国有化。[6]
2.改革石油业的管理体制,加强政府对石油业的控制。石油国有化以后,委内瑞拉政府开始改造石油业的管理体制,加强了对石油业的管理。国有委内瑞拉石油总公司负责接管外国石油公司的工作,并在1976年将石油化工协会划归能源和矿业部,1978年又将其改建成委内瑞拉石油总公司的一个分公司石油化工公司,从而大大加强了国家对石油生产和石油化工工业的领导和管理。
3.实行石油低产、稳产和合理高价出售的政策。1970年以后,世界主要产油国的石油产量不断增长,国际市场上石油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状况。同时,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委内瑞拉的石油储量是有限的,如果无限制的开采只会导致石油资源的枯竭,而且国际市场的形势决定了这种做法得不偿失。因此,委内瑞拉政府作出了石油低产、稳产的决定,从1971年开始委内瑞拉政府逐年降低石油产量。1976年石油国有化后,政府更是明确规定石油日产量不得超过220万桶。石油产量的下降,必然导致石油收入的减少,为了维持正常的石油收入,委内瑞拉政府坚持石油的合理高价出售,并与石油输出国组织内部统一石油价格。
4.扩大石油贸易自主权,实行出口地区多元化。在石油国有化以前,委内瑞拉的石油出口合同为外国公司所控制。石油国有化之后,委内瑞拉政府采取了种种限制,甚至逐步取消了这些合同,从而限制了外国石油公司的活动,扩大了本国的石油贸易自主权。长期以来,委内瑞拉石油出口的主要对象国是美国,逐渐形成了依赖美国市场的局面。石油国有化之后,委内瑞拉政府开始积极寻找新的出口对象,并减少对美国的石油出口量。1974年以后,对中、南美洲和比勒比地区的石油出口明显增加,而对美国的石油出口则由1974年占委内瑞拉石油出口总量的37.5%下降到1978年的34.4%。[7]
(二)对其他矿业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除石油资源外,委内瑞拉在很多其他矿产资源方面同样具有相当的优势,这些同样是委内瑞拉宝贵的财富。这其中最主要的包括铁矿、铝土、黄金、金刚石和煤等。如同石油开采一样,委内瑞拉的很多铁矿也被外国公司所控制。1975年1月委内瑞拉政府宣布把铁矿收归国有,从而使铁矿开采摆脱了外国资本的控制。委内瑞拉的铁矿石主要以出口为主,很少用于本国的钢铁生产。70年代后期委内瑞拉政府逐渐重视钢铁工业的发展,减少铁矿石的出口,同时扩建和兴建较大型的钢铁厂,以推动国内钢铁工业的发展。在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的同时,委内瑞拉政府也利用丰富的铝土资源大力发展炼铝工业,于70年代后期先后兴建了委内瑞拉炼铝厂和阿尔卡萨炼铝厂。钢铁工业和炼铝工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委内瑞拉的工业体系。
(三)发展工业的政策和措施。
为了改变委内瑞拉工业发展水平与国民财富巨量增加所反映出的巨大反差,加快工业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委内瑞拉政府采取了许多新的工业发展政策。
1.努力推动替代进口发展战略的升级。1974年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委内瑞拉的石油收入迅速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了很大的增长,这为政府制定新的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证。1974年以后委内瑞拉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进入了替代中间产品和资本货进口阶段,委内瑞拉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了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建筑材料和电力等部门,希望通过重工业和基础工业的发展建立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
2.有重点地扶植和发展国内大型企业,鼓励工业资本的集中。配合替代进口战略,委内瑞拉政府利用财政收入的增加及所举借的大量外债,建立了大批的国有企业。同时,政府还积极扶植国内大型私人企业的发展,鼓励其资本的集中,希望通过实力雄厚、竞争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来带动委内瑞拉的工业化进程。
3.注意发展私人中小企业和内地工业,促进工业布局的合理化。为了鼓励私人企业的发展,委内瑞拉政府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了很多的方便。同时,还成立了工业发展基金会、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会、城市发展基金会等金融机构,向私人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另外,还通过调整产品价格向私人企业提供间接贷款和廉价地皮。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私人企业的发展。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替代进口战略的实施必然要求对本国经济采取保护主义的政策,从而为本国经济的发展赢得时间。1970年以后,随着替代进口的深入,政府对产业保护重点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转移到了石油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及建材等部门。
(四)对农业发展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农业发展尤其是农牧业产品的生产,一直是委内瑞拉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土地资源非常丰富的委内瑞拉仍然有一半的粮食需要进口,这说明其工业化的农业基础并不牢固。因此,委内瑞拉政府在积极推动工业化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农业改革措施:继续坚持土地改革,积极建立合理的资本主义土地经营制度代替大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