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继承了唐的前几位统治者的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唐的经济继续向前发民展,国力继续增强。在政治上,任用姚崇,宋景等贤人主持国事,对外不随意发动战争。但在天宝年间,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对外随意发动战争,加重人民的负担。任用安禄山,史思明等人,使其握有大量军队,不节制,最终使安,史等人野心大发,内地唐军空虚,使安,史等人趁机作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隋末农民起义、唐朝建立,了解唐太宗善于用人、纳谏;能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和收集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和太宗即位的有关资料,探讨“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实质等问题开展讨论;以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为题展开辩论,最终对唐太宗这一重要历史人物和“贞观之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炀帝残暴导致隋迅速败亡;唐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遂成“贞观之治”;两相比较,凸显以德治民,以德治国的重要性。认识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的民作所为,虽然是为巩固其统治服务的,但合乎潮流,顺乎民意;“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比较好的历史时期,它为唐代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新政
教学难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小结: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有名的名君,他广纳贤士,从善如流,经过他的治理社会安定.他密切地注视着民心、民情和民意,紧紧地团结周围的文武大臣,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政策,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和文化也随之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所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史学家们把这一段历史时期誉之为“贞观之治”。
因为盛唐时期是唐玄宗时期发生的,杨玄宗小时候曾流落民间,了解民间疾苦,后来没有坚持下去,才导致了唐朝的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