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在实际创作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有的作品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极力强调主观感觉,热心追求新颖形式;另有一些作品主要使用朴素、简洁的白描手法。他对于作品的文学语言要求极为严格,用语简明,描写准确。他在写作中不满足于单纯模仿,不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决心另辟新径。所谓新径,就是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和西方现代派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道路。他战前和战时的创作,可以大致归为两类:一类是描写他的孤儿生活,抒发他的孤独感情,描写他的失恋过程,抒发他痛苦感受的作品。由于所写的是他本人的经历和体验,所以往往具有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但也由于仅仅写他本人的经历和体验,并且自始至终充满低沉、哀伤的气息,所以思想高度和社会意义受到一定局限。另一类是描写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尤其是下层妇女(如舞女、艺妓、女艺人、女侍者等)的悲惨遭遇,表现她们对生活、爱情和艺术的追求的作品。这类作品比较真实地再现出这些被侮辱者与被损害者的不幸,比较充分地表达出她们的痛苦,作者对她们报以同情和怜悯。他战后的创作尤其复杂。一方面,他仍然沿着《伊豆舞女》和《雪国》的道路前进,继续写作表现人们正常生活和感情的作品,其中或反映出社会存在的某些问题,或表达出对普通人民的同情态度,或流露出 作者积极 健康的审美情趣 ;但另一方面,他又写出一批以表现官能刺激、色情享受和变态性爱为主题的作品,故事情节越来越离奇,在颓废的道路越走越远。
夏目漱石写作小说时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擅长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为后世私小说开了风气之先。他的作品流露着从容优雅的气息和幽默感,有别于典型大和民族的沉郁。他对当时日本受到西方自然主义影响下的抑郁悲观文风颇感不满,而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在文学中体现美感。这种从容悠然的写作风格使他被称为「余裕派」作家。晚年文风转变,以解析人心为主,流露着作者的严格自省。无论如何,他的小说因结构井然和丰富的想像力,而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