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大众传媒中的一种,具体论述它是如何影响人的社会化的(要具体到哪一类人,哪些方面)

急急急急
2025-04-19 21:28:2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中国妇女研究会2001年研究课题指南
中国妇女研究会在2000年年初确定的妇女研究课题指南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实施“十五”计划后妇女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中国妇女研究会2001年研究课题指南。
1、妇女参政研究
妇女参政既是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行动纲领》的重要战略目标,又是《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首要目标。将妇女参政研究作为2001年的重点研究课题,其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2001年4月全国妇联和中组部联合召开的“第五次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会议”,以加大力度推动新世纪初的妇女参政。本研究包括:女干部参政指标研究;干部选拔机制和各项政策对女干部参政影响的研究;政治民主化过程中妇女参政难点和对策研究;后备干部来源与培养研究;参政妇女成长研究:妇女组织输送和推荐妇女干部机制研究;大众文化及社会支持系统对
妇女参政影响研究;国际上有关促进妇女参政的政策与法规研究等。
2、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与社会保障以及性别平等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研究
妇女参与经济发展始终是中国妇女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女工下岗问题成为妇女就业中的突出问题,但这只是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阶段出现的伴随现象,从长远来看,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妇女的平等就业的政策问题才是我们的重要目标所在。在“十五建议”提出建立“阶段就业制度”的情况下,着力进行“妇女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与社会保障研究”力争尽快就妇女就业形式与社会保障问题向政府提出对策建议。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男女平等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包括:妇女的劳动就业权利、同工同酬权利、劳动保护权利及其法律政策保障研究;“现阶段就业制度”对妇女就业的影响以及社会保障政策的研究;各种灵活的就业形式(如弹性就业、非正式就业等形式)对妇女就业的影响以及社会保障政策的研究;妇女职业地位提高的政策法规研究;妇女再就业的政策法规研究;流动女工和出口加工区女工的就业及其社会保障研究;关于失业妇女群体以及家庭主妇阶层的生存状况及社会保障的政策法规研究;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入WTO对中国妇女就业影响的研究等。
3、大众传媒对中国妇女发展的影响研究
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进入了一个大众文化的时代。在这个转变中,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引人注目,一些负面女性形象不利于男女平等的发展。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监督我国大众传媒对女性形象的表现,探讨在大众文化条件下,大众传媒正确地表现女性形象的办法,营造良好的妇女发展社会舆论氛围。本课题研究包括:分析研究我国主要传播媒介是如何表现女性形象的;我国传媒制作机制、政策研究;大众传媒生产中产生性别歧视的主要原因;媒介工作者的性别研究以及女性参与媒介决策的研究;大众传媒对女性负面报道对男女两性产生的影响;公众的媒介素养和社会性别觉悟的研究;传媒监测网络对大众传媒影响的研究;研究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政策和办法等。
4、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妇女基本理论研究
研究会的战略任务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体系。?今年起步,我们要抓紧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究,尽快形成基本理论框架,力争在重点问题上形成一些研究成果,以正确回答我国现阶段一些突出的妇女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新世纪妇女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妇女基本状况和特点研究;中国妇女解放道路与发展道路及特征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实践;邓小平理论对中国妇女运动的指导,关于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研究;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与社会性别理论的比较研究等。
5、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中国妇女发展战略性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适时分析研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妇女发展的战略性影响,就我国妇女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何提高整体素质,参与知识和技术创新,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本研究包括:妇女参与高新技术产业状况的研究;妇女参与高新产业制约因素的研究;女大学生选择高新技术专业状况与制约因素的研究;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对女性参与高新技术影响的研究;促进女性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发达国家妇女参与高新技术发展的状况与政策研究等。
6、西部大开发和妇女发展研究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制定的我国社会发展战略,西部地区妇女是西部大开发的主力军。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将性别观点纳入西部发展战略的主流,抓住机遇,促进妇女发展,提高妇女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研究包括:西部农村妇女参与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西部大开发中妇女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西部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研究;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妇女教育与科技素质的研究;西部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处出与回流的研究;西部农村妇女的生育健康研究;西部女性在土地承包中的权利包括从夫居婚姻形式对女性资源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等。
7、与妇女关系密切的法律性别平等原则研究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十五”的重要目标,法律是推进妇女发展的重要保证,将社会性别平等的原则纳入九届人大立法程序的各项法律、为使这些法律体现性别平等原则而积极进言献策是本研究的目的。本研究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法》与性别平等研究;《社会保险法》与性别平等研究;《西部开发法》与性别平等研究;《公务员法》与社会性别平等研究;《计划生育法》与性别平等研究等。
8、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和研究
本研究课题的目的是:对20世纪末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进行调查,建立起一套与1990年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相衔接、运用性较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分性别数据统计指标、方法和模型。开展此项调查可以与1990年第一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情况相比较,显示10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对男女两性社会地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为新世纪的妇女发展提供统计数据和预案。本研究包括:对中国妇女法律、教育、经济参与、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健康、社会保障、生活方式和性别观念等状况的调查;对妇女特殊群体,如国企女职工、农村外出流动女性、少数民族妇女及女企业主和高层企业管理者等社会地位的研究;对妇女特殊问题,如家庭暴力、卖淫嫖娼、拐卖妇女、性病艾滋病的传播等问题的专项调查;以及各项发展政策和法律对妇女社会地位的促进、制约和影响;对妇女社会地位的理论认识(包括国外各种流派的理论);对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指标体系的探讨与评价;对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方法的探讨与评估等。
9、妇女组织研究
适合中国社会团体机构改革和妇女需求的要求,加强妇联自身建设,是新时期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本研究包括:机构改革后妇女组织的定位、职能、作用、活动方式研究;妇女组织多样化、社会化、网络化研究;妇女群体对妇女组织的需求及认同研究(包括妇联组织的公众形象研究);妇联组织机构设置研究;基层妇女组织研究;妇女工作者队伍结构研究,妇女组织实体阵地建设及经费来源研究等。
10、妇女教育研究
本研究包括:女童教育落后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农村妇女基础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的研究;妇女参与高等教育机会、成就和自信心研究;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中的平等意识研究等。
11、妇女健康研究
本研究包括:妇女保健观念的形成与变化研究;现代生活方式对妇女健康影响的研究;妇女精神压力的研究;妇女与性健康的研究;城乡妇女的生育意愿研究等。
12、中国妇女史研究
本研究包括:中国妇女史研究;中国妇女运动史研究;中国妇女专门史研究;中国妇女人物研究;中国妇女口述史研究;重大妇女事件研究;妇女史编史理论研究;中外妇女史比较研究等。
13、国际妇女问题研究
本研究包括:世妇会《行动纲领》实施研究;国际妇女热点问题研究;国际妇女人权研究;国际妇女非政府组织研究;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和流派译介与研究;西方学术界对中国妇女问题研究的译介;CEDAW(“消歧公约”)研究;联合国妇女文献译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