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的特产小吃是什么

2025-04-18 14:58:2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我是松溪人,来回答这个问题最合适了。

薄 饼 即春卷,面搓揉醒发后手工摊于热鏊上,熟之揭起的薄片面饼,卷以豆芽、肉丝、笋丝、菇丝等熟莱,成卷筒状。亦有将卷筒入油烹炸后食用,香酥绵脆,别具风味。

小 角 小角是松溪独有的名食。其配料需肥肉白一斤,精面粉半斤,白砂糖三点七五两,鸭蛋三个。做法是先将肉白用双刀剁成肉浆,然后将面粉、白糖和肉浆拌匀。再将鸭蛋烙成蛋皮,薄如春饼。最后将拌好的肉馅装入蛋皮卷成的圆筒里,一条一条放入以纱布垫底的蒸笼蒸热,即可成为金灿灿、色香味俱佳的佳肴。吃时切成小段块,它既是是平日老幼皆宜的名点,也是酒席上的上品。
“小角”,原称“削桧”,顾名思义,就是将北宋大奸臣秦桧碎尸万段,削成肉浆包来吃的意思。这显然是用来纪念名将岳飞的,和各地的“油炸桧”(油条)一样。由此可见,小角在松溪的出现,至少有八、九百年的历史。
此外还有红豆小角。用红豆煮烂杵成浆,加入糯米粉或面粉和红糖,做成条状,外滚一层地瓜粉蒸熟。每年中秋节祭祖,家家户户都做这种小角。
蕃薯小角做法也一样,不过改用蕃薯做主料,凡老人逝世做“头七”都用这种小角做莱。

面 茶 用面粉和砂糖温火炒匀,熟后再加油,有的捏成丸,有的散装在玻璃瓶里,随时都可以吃。

馄 饨 本地人称“扁食”。用瘦肉杵成浆,加蛏干、猪油渣,拌均匀为馅,用薄面皮包上,煮熟食之,既滑又香。如用油炸,再加冬笋、包菜、木耳、香菇、肉丁、葱、蒜等佐料煮之,更是味美可口。

烧包子 分甜、咸两种。甜的以肉、芝麻为馅,咸的以肉、笋、葱、蒜为馅。

馒 头 红糖拌糯米以芭蕉叶垫住,上加发过酵的面做皮,蒸熟而成。大的每个重二斤,一个三五个人吃不完.一大蒸笼只能蒸三个。

蒙 丸 不知何故取以此名。山粉、白砂糖、猪油搅拌后捏成龙眼大小丸子,蒸熟上盘,清香甜腻,亦为家宴点心。

社 饼 春分前后采摘山野一种荆棘植物盛开的肉质白花瓣,拌入米浆,油锅煎摊成饼,别有风味,是历代先民结社祭拜土神时的祭品,俗称社饼。

艾 粿 初春采摘田野新发的艾草嫩叶,捣烂拌以米浆搓成扁园饼状,蒸熟食用,有特殊清香之气。

七层糕 浸水磨浆,淋浇在铜铁方形容器,置沸水上烫熟凝固再浇一层,往复七层,熟后倒扣,切成棱形块。

盏 糕 米浆发酵后盛置小瓷盏中,蒸熟满发而起的甜味点心,又称发糕。春节时家家户户皆制,取其年年有发。

油煎盏 带把铁盏先淋一层米浆作外皮,上置拌制的罗卜丝、木耳丝、香菇丝、辣椒末馅,再浇覆一层米浆。浸入热油煎炸,香酥麻辣,街头小摊即炸即食。

米冰粿 米浆渗拌黄香水(一种碱性灌木灰滤汁)、上锅加热不停搅拌,直至熟透成千糊状,盛以盆钵,凉凝胶冻状,切成条片,淋上姜葱辣酱,别有风味。

包子粿 用上述米冻果包裹酸辣腌菜、罗卜丝等菜馅,搓揉成扁园形包果,蒸熟食用,八十年代花桥墟市摊点有售。

麻糍粿 糯米浸泡后蒸熟,乘热置石臼中,木杵反复猛力捶捣,成胶粘状,挤刮成小团蘸滚炒香豆粉、芝麻、白砂糖。或用白砂糖熬猪油拌糍团,香甜宜人。

水落糕 炒米粉拌以白砂糖、芝麻,喷潮置木框中碾压密实后,切成方块,用红纸包装。

光 饼 面团裹以葱花、韭菜末、肉末压成小饼,贴置炭炉内壁烤熟。脆酥可口。

芋头糕 糯籼米配比浸泡磨浆滤水,与刨丝芋头拌和蒸熟后,切片食用或油煎之。

高丽肉 将肥肉白切成条状,大小如手指,蘸以面糊,逐根放入油锅炸酥,捞起后倒入白沙糖中拌轧、即制成。高丽肉色味兼备,香脆甜美。

糟 菜 松溪县乡村人家多有糟莱坛,将姜、笋、蒜杆、芋头、刀豆、芥菜茎等放入坛内,加红糟和辈糟热食之,独有风味。家逢客来,他们就会烧起茶,炒上花生、黄豆,拿出各种糟莱赛招待客人。

时豆乳 每年八月以后,豆腐店将当天卖不完的豆腐,用以做时豆乳卖。做法是把豆腐切成四小块,加些红粬粉、红酒、双焙酒(即白水酒)发酵一两天,闻一闻有些霉昧,再加辣椒、胡椒粉,即可卖。

酸枣膏 把野生酸枣拣回来,煮热后去皮,放在钵头里用筷子拌搅,把核去掉,再抹在木板上待干即成。味道酸甜,食之生津开胃。酸枣皮也可晒干,放些佐料蒸软,也是小孩可口的零食。

糯谷米花糖 它用糯谷晒得很干,放在锅里炒成花,去壳再加糖油、红糖,掺些水煮溶,再把米花倒入锅中,撤上芝麻,搅匀后捏成管状、圆形,吃时切开。

粿片、地瓜片 将米粿、地瓜切薄片晒干,放在油中炸,或用沙炒,熟后即可食用。

豆仔串 腊月用埂豆(也叫青心豆)放在米泔水浸泡饱满,捞上阴干三天。用一种白泥去炒,加糖油、红糖或砂糖,再把豆放入拌匀,拿起即成。

豆腐丸 系用豆腐搅碎,以瘦肉丁为馅(瘦肉丁优于油),捏成桂元般大小的丸团,再在山粉中流动,使其整个表面粘上一层山粉,然后放猪脚汤或骨头汤中煮熟即可。味道鲜美,备受老人和小孩欢迎,为我县特有的美点。

汤油茧 是夏令甜味食品,以七成糯米,三成早米磨成粉,再加水,调至能成团子为止。然后以砂糖、芝麻为馅,包成蚕茧形或橄榄形状。以开水煮熟,并以糖水为汤,加上几滴麻油,每碗一、二十只,精巧雅气,夏夜吃一碗,倍觉舒心爽气。

回答2:

  肉燕

肉燕

  肉燕是浦城著名的传统食品,细而不腻,柔而脆嫩,味鲜适口,宛若燕窝,兼有荤素风味。
  相传南宋时期,真德秀在浦城设宴,随行厨师林阿荣吩咐临时厨师徐小春捣鱼丸,徐误听为捣肉丸,便剔精肉捣酱和粉。林无奈,姑且压平,其薄如面皮,色质晶莹,食如燕窝。此后浦城、福州两地仿制,称之为肉燕、燕皮。
  浦城燕皮料精工细,取新鲜精瘦肉,用木锤捣成肉泥,撒上薯粉合成硬坯,用圆木棍反复碾压成薄片,其薄如纸片。之后折叠裁切晾干,切成丝状称为“燕丝”,切成片状则称为“燕皮”。质量最佳的燕皮,每斤约有120~130张,每张如豆腐块大小,色白皮薄,完整不碎,不带粉面。
  木樨茶

木樨茶

  桂花,俗称木樨,有红花(丹桂)、黄花(金桂)两种。桂花茶是浦城特有的地方食品。其制法较简单,中秋时节,选择色泽鲜艳、清香浓郁的红桂花,过筛先去沙土,再仔细挑拣,剔去桂花中的枯枝碎叶等杂质。将桂花洗净入锅,锅中水先烧煮近沸,桂花在热水中稍煮片刻,捞起冷却后,再倒入冷水中静置数小时,最后用冷开水漂洗一次,沥干,挤拧水分,按比例加入白糖,充分搅匀混合,便成蜜钱桂花,密封装罐后放置阴凉干燥处备用。
  浦城盛产桂花,春节期间,无论城乡,好客的主人都会捧出清香四溢的桂花茶招待贵客,以示美好的祝福。洁白的茶中放入一匙蜜钱丹桂,冲入开水,用带有花瓣状的小银匙轻轻一搅,细细品尝,清香与甜蜜充满心田。
  豆腐丸
  豆腐丸是浦城传统风味小吃。其加工方法比较精细,将适量精盐放入较嫩的豆腐中,置于钵内捣烂成酱,尔后裹以肉粒,用汤匙一粒一粒地舀出放在面粉碗上,摇滚成丸,投入锅内煮之。
  锅内用猪蹄、猪骨、墨鱼干等经文火熬好汤汁,待丸浮上锅面,'即可起锅。加上葱花、味精、麻油、鲜辣粉等调味品,便可食之。豆腐丸形似橄榄,色白如雪,是味美可口而又经济实惠的小吃。
  立夏丸子
  流传千年的“立夏丸子”是浦城传统美食。立夏是春夏交接之际,气温逐渐上升,正值农民早稻插秧的大忙季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立夏丸子”。
  “立夏丸子”是用米磨成水粉压干,搓成丸子,调以肉丝、笋丝、香菇煮成,味道十分鲜美。
  泥鳅熬豆腐

泥鳅熬豆腐

  泥鳅熬豆腐,据说有两个比较文绉绉的名字,一者为:“佛跳墙”。意思是把泥鳅当作佛爷,而白色的豆腐正如一堵墙,开始时,只是放入冷水和豆腐,待加热之时,泥鳅在锅里拼命挣扎,跳到较为凉快的豆腐上面,所以得名。还有一个叫:“汉宫秋”。把白色的豆腐块想象成汉白玉制作的宫殿,而加热之后,有的泥鳅会钻进柔软的豆腐之中,故名之。
  主要特点:味辣,汤靓,由于加了薄荷及桂叶,香味独绝,其他地方未尝有之。
  酸枣糕
  酸枣树,在福建的山野还是常见到的,它的果实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酸枣黄了,我们也就馋了。熟透的酸枣掉落下来,我们捡来,两头浑圆的就甜一些,留下来吃,很滑,特酸,还有淡淡的奶香。
  一些长相不怎么样的酸枣就做成酸枣糕,酸枣糕味道酸甜,生津开胃。自家制作酸枣糕时,把酸枣煮热后去皮,放在钵头里用筷子拌搅,把核去掉,在木板上晾干就可以了。制作酸枣糕时不用的酸枣皮也可晒干,吃的时候放些佐料蒸软,可是小孩喜欢的零食。
松溪美食
  松溪县位于闽浙交界处,武夷山麓东南侧,是福建省北部山区一个颇具特色的小县,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和积淀。
  古时沿河两岸多乔松,有“百里松荫碧长溪”之称,松溪因而得名。现在,我们就来一同了解松溪小角、松溪薄饼、松溪蒙丸、七层糕、油煎盏等当地传统美食。
  松溪小角

松溪小角

  松溪小角是松溪的特色小吃。小角,原称“削桧”,是用来纪念名将岳飞。松溪人由于上桌之前要先将它切成小块,有棱有角,干脆就叫“小角”了。“小角”在松溪是已有八九百年历史的松溪独有的名食。
  制作时,先将肥肉白用双刀剁成肉酱,然后将面粉、白糖和肉酱拌匀成馅,随后,将鸭蛋打成蛋液,在平底锅上烙成色泽淡黄光润,薄如春饼的“蛋皮”。再将拌好的肉馅用蛋皮裹成四方长条形,整齐放入以纱布垫底的笼屉,猛火蒸熟。如今,吃小角已不再是难事。小角制作的工序也随着大家口味的变化而不断翻新、改进。切成薄片,沾上蛋液再煎,感觉口感更酥脆。
  蒸好的松溪小角颜色呈琥珀色,油炸之后金灿灿的,切成菱形状,摆放在素白的瓷碟上,点缀几朵小花,淡淡的香味扑鼻而来。我和同伴按捺住想要大快朵颐的心情,小心地拿了一小块轻咬小口。又松又软,香香甜甜,入口即化,一点都吃不出肥肉的油腻感。油炸过之后,蛋皮更加香脆,外酥里嫩中更多了些层次感。
  松溪薄饼

松溪薄饼

  松溪薄饼又叫松溪春卷。由面皮和馅料卷制而成,香酥绵脆,别具风味。
  松溪薄饼的制作原料:
  面粉、绿豆芽、韭菜、瘦肉、竹笋、香菇、胡萝卜、豆腐干等。
  松溪薄饼的制作方法:
  面皮:将面搓揉醒发后手工摊于热鏊上,摊得不能太厚,等熟了之后揭起形成的薄片面饼就是薄饼的面皮。
  馅料:将绿豆芽、韭菜洗净,瘦肉切成小块状,竹笋、香菇、胡萝卜、豆腐干分别洗净切丝。炒锅入油,先后放入竹笋、香菇、胡萝卜、豆腐干和绿豆芽煸炒数下后,放水并调入盐、糖稍滚后,勾芡,入味精盛出待凉。将调好的馅料放在面皮中卷成筒状,即可食用。
  亦有将卷筒放入油锅里用文火烹炸后食用,香酥绵脆,别具风味。
  松溪蒙丸

松溪蒙丸

  松溪有很多小吃比较出名,如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松溪小角。但松溪蒙丸,相信很多人不大熟悉。蒙丸是当地人比较喜欢吃的一种甜品。蒙丸口感松软,试过之后简直欲罢不能啊。
  具体做法:将蕨粉、白砂糖、猪油搅拌后捏成龙眼大小的丸子,蒸熟后即可食用。
  白凉粉
  在当地是一种夏日小吃,高中时期,记者经常会在放学过后去小摊上吃白凉粉,特别凉爽。白凉粉味道类似龟苓膏,原料都是仙草,和乡下老家吃的仙人菜口感差不多。
  白凉粉的制作过程其实很简单,只需在仙草汁中添加淀粉或是米汤、薯粉及少许的食用碱就行,放入锅里搅拌直至糊状,后放入盆里冷却,再依个人的口味掺上白糖或蜂蜜,也可以加入少许的薄荷粉,就可以食用了。

回答3:

薄 饼
即春卷,面搓揉醒发后手工摊于热鏊上,熟之揭起的薄片面饼,卷以豆芽、肉丝、笋丝、菇丝等熟莱成卷筒状。亦有将卷筒入油烹炸后食用,香酥绵脆,别具风味。

小 角
小角是松溪独有的名食。其配料需肥肉白一斤,精面粉半斤,白砂糖三点七五两,鸭蛋三个。做法是先将肉白用双刀剁成肉浆,然后将面粉、白糖和肉浆拌匀。再将鸭蛋烙成蛋皮,薄如春饼。最后将拌好的肉馅装入
蛋皮卷成的圆筒里,一条一条放入以纱布垫底的蒸笼蒸热,即可成为金灿灿、色香味俱佳的佳肴。吃时切成小段块,它既是是平日老幼皆宜的名点,也是酒席上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