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泗阳,泗水之阳,泗水悠远,气质阳刚。“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诗中所说的泗水,就是闪烁潺淙、逶迤飘逸在苏北大地上的炽热血脉。远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是泗水王国的首府所在地,泗阳一街一巷、一院一宅,一村一寨、一砖一瓦几乎都是文物。风范不减,大气盘桓——2002年三庄大青墩大型古汉墓的开掘,更以巍峨而又丰富的发现,成建制地再现出一部结构在地下的远古历史。辉煌之城,壮丽之城;古典之城,文化之城;现代之城,希望之城——泗阳的脉管里,汹涌着泗水王国首府的遗传基因。
壮美。优美。作为壮美,宿迁是项羽故乡。作为优美,宿迁是虞姬故乡。集壮美与优美于一身:《霸王别姬》,美轮美奂,石破天惊。霸王别姬,剑酒交响。泗阳,洋河大曲的故乡。李白斗酒诗百篇——没有酒,何言诗?没有诗,何言诗国?从薛刚到史可法,从曹雪芹到陈老总,一个中华民族壮怀激烈、雄姿英发地喝了1000年的洋河大曲!一尊洋河大曲喝出多少诗词歌赋,喝出多少军旗战马,喝出多少悲欢离合,喝出多少鲜血热泪。
应该让一部《中国纺织史》愧怍不安的是:它强化了一个黄道婆,疏忽了一个卢廷兰。卢廷兰,泗阳人。依照时下的说法,应该叫做纺织技术大师。明代洪武年间他南下历苏杭,足迹遍江浙,去传授改进织机技术——他能以十指替代十个纺织技工,真可谓一以当十、巧夺天工了。卢廷兰的纺织功效,早于欧洲300年。男耕女织,稻谷蚕桑:泗阳田垄间生息着多少“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的采桑罗敷?不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的国家级良种培育基地怎么会放在泗阳棉花原种场呢?“泗棉”、“泗抗”、“泗优”……一个一个良种,一代一代良种,它们顽强自信、生动蓬勃地扎根在宏阔的长江流域上。金风乍起,荷花飘香,半个中国便覆盖着茫茫雪原一般的泗阳棉花。泗棉一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泗棉二号:国家科技二等奖。60年代,上海中孚绢纺落户泗阳。168位沪上丝绸女工,美丽如同丝绸,年轻如同丝绸上的蓓蕾。她们当中,熊翠花创造出“熊翠花操作法”,被日本请去传授技艺,又被推举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陶海霞辛勤探索16年,练就一手50秒钟连接一根断线的全国记录。根据她的记录,国家纺织部重新调整了断接连头工艺标准。今日泗阳,纺织女工8.7万人。技术人员6000人。开办学校,以保证提高和延续。专业学校65所,还有一所泗阳上海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缫丝、二纺、轧花、嘉泰、迪可、新鼎球、博泰、华申、苏豪、松村株式会社——百多家中外企业组成一条集纺织、服装为一条龙的现代生产链,30万纱锭。绢丝,则占领70%国际市场:当仁不让,世界之最。
一个泗阳,一座森林。泗阳故事森林故事。是约翰•斯特劳斯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姊妹篇:《苏北森林的故事》。1972年,中国从意大利带来杨树树种。三年后,泗阳引进其中的32株,柔弱、纤细、稚嫩,仿佛一个幼儿班的孩子,陌生而又胆怯地来到泗阳的林苗圃。32株意杨8亩实验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意杨之乡”就是这样起步的。31年,半个人生。意大利的生命之树被泗阳的热土拥抱着、呵护着、哺育着,它们适应,它们长大,它们繁衍,它们出落成一个生机勃勃、英姿挺拔的古罗马意大利家族。从32株到两亿株,从8亩到166万亩,泗阳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2%——生活从来也永远是这样,你热爱它,它回报你。人生理念无非“取舍”。欲取先舍——泗阳杨树带给我们超越杨树的哲学之思。42%的森林覆盖率意味着什么呢?北京:34%。中国:18%。世界:34%。泗阳跻身中国、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国家林业部庄重命名:中国杨树之乡。两亿杨树,秉赋不一,性格不一、气质不一,而又互为依托、互为补充、互为温暖。在天空它们兀兀磔磔、卓尔不群。在大地深处,它们的根须拥抱在一起。两亿株杨树,而且以年1000万株递进——这个递进的深刻内涵,难道仅仅属于经济乃至数学的范畴吗?
许多事物,有的人未曾见过,有的人见了也不识真假,不辨优劣,往往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