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豆,即四棱豆。又称四角豆、扬桃豆、翼豆、翅豆、皇帝豆、香龙豆、去宵豆等。原产于热带非洲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在中国主要生长在海南、西双版纳等地。
栽培技术要点
一般4月育苗,直播在5月下旬播种。可单独种植,也可与高粱、玉米等作物间作,还可与菜豆、花生、甘薯、辣椒等作物间作、套种、混种,或种植在庭院、地边田角等观赏兼食用。种子用温水浸种,经浸种不能自行吸胀的“硬豆”需进行沙破种皮和化学处理。沙破种皮是用细砂纸磨破种子脐背部少量的种皮;化学处理是将“硬豆”用12.5%浓度的稀硫酸在62℃的溶液条件下浸种5
分钟,再用清水将酸冲净,然后再浸种。采用营养钵或塑料穴盘或营养块育苗。育苗期间加强温度管理。适时浇水,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2次,3~4片真叶、苗龄30~35天定植。
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千克,或腐熟鸡粪100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硫酸钾5千克,加适量石灰,按1.5米做高畦,畦面宽80厘米,每畦2行,株距35~40厘米,每亩1500~2000株,间作、套种则根据套种的作物来确定密度。
前期要及时中耕除草2~3次,即将封行时停止中耕。保护地栽培前期要做好保温措施,定植后白天27℃,夜间18℃左右促缓苗,缓苗后适当降温,当外界气温稳定在18℃以上时,可在白天将棚膜揭开,晚上盖上。夏秋季中午覆盖遮阳网3~4小时降温,冬春季注意增温、保温。苗期根瘤形成较少时,每亩穴施腐熟鸡粪500千克或尿素5千克;根瘤形成和活动旺盛期,追腐熟鸡粪
500千克+硫酸钾5千克;现蕾后施复合肥20千克,若枝叶茂盛可不施;现蕾结荚开花期,每次施复合肥30千克,每间隔15~20天施用1次;全生育期用0.2%~0.5%磷酸二氢钾和尿素叶面喷肥,7~10天1次,共喷5~7次。整个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小水勤浇,大雨后及时排水。抽蔓前要搭架,抽蔓后及时人工引蔓上架。当主蔓长到1米高时摘心,促进枝条生长,盛花期及时去掉无效侧枝。及时采收嫩叶和嫩荚。
龙豆,即四棱豆。又称四角豆、扬桃豆、翼豆、翅豆、皇帝豆、香龙豆、去宵豆等。原产于热带非洲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在中国主要生长在海南、西双版纳等地。
栽培技术要点
一般4月育苗,直播在5月下旬播种。可单独种植,也可与高粱、玉米等作物间作,还可与菜豆、花生、甘薯、辣椒等作物间作、套种、混种,或种植在庭院、地边田角等观赏兼食用。种子用温水浸种,经浸种不能自行吸胀的“硬豆”需进行沙破种皮和化学处理。沙破种皮是用细砂纸磨破种子脐背部少量的种皮;化学处理是将“硬豆”用12.5%浓度的稀硫酸在62℃的溶液条件下浸种5
分钟,再用清水将酸冲净,然后再浸种。采用营养钵或塑料穴盘或营养块育苗。育苗期间加强温度管理。适时浇水,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2次,3~4片真叶、苗龄30~35天定植。
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千克,或腐熟鸡粪100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硫酸钾5千克,加适量石灰,按1.5米做高畦,畦面宽80厘米,每畦2行,株距35~40厘米,每亩1500~2000株,间作、套种则根据套种的作物来确定密度。
前期要及时中耕除草2~3次,即将封行时停止中耕。保护地栽培前期要做好保温措施,定植后白天27℃,夜间18℃左右促缓苗,缓苗后适当降温,当外界气温稳定在18℃以上时,可在白天将棚膜揭开,晚上盖上。夏秋季中午覆盖遮阳网3~4小时降温,冬春季注意增温、保温。苗期根瘤形成较少时,每亩穴施腐熟鸡粪500千克或尿素5千克;根瘤形成和活动旺盛期,追腐熟鸡粪
500千克+硫酸钾5千克;现蕾后施复合肥20千克,若枝叶茂盛可不施;现蕾结荚开花期,每次施复合肥30千克,每间隔15~20天施用1次;全生育期用0.2%~0.5%磷酸二氢钾和尿素叶面喷肥,7~10天1次,共喷5~7次。整个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小水勤浇,大雨后及时排水。抽蔓前要搭架,抽蔓后及时人工引蔓上架。当主蔓长到1米高时摘心,促进枝条生长,盛花期及时去掉无效侧枝。及时采收嫩叶和嫩荚。
豆角种植
豆角在我国长江以南各地,春、夏、秋均可栽培,生长季节长,必须根据各季节的气候条件,选用适当的品种。豆角一般分春季栽培和夏秋季栽培。春季栽培于2月下旬至3月下旬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下旬定植,6月上旬至8月中旬采收,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种。夏秋季栽培于5月中旬至8月初播种,7月上旬至10月下旬采收。
豆角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一般都行育苗移栽,通过育苗移栽,可适当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采用营养钵或保温苗床育苗。每667m2播种量为2.5kg左右。育苗一般选用大棚,播前应准备好营养土苗床及营养钵。营养土苗床要提前翻耕,捣细耙平,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1000kg左右,如用营养钵育苗,则营养钵直径不应小于8cm,高不应低于10cm。然后在平整的床上按7~8cm见方播粒大饱满的种子3~4粒(营养钵中同样播3~4粒种子),浇足底水,盖上0.5cm厚的营养土,再平铺地膜,然后用小拱棚保温。播种后,在正常情况下4~7d可出苗,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揭掉地膜,但小拱棚仍要昼揭夜盖。出苗后,白天保持温度20~25℃,大棚内既要注意保温,又要进行通风和换气,以保证幼苗生长整齐、健壮。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床土不宜过湿,以免降低发芽率,或导致幼苗徒长,甚至烂根死苗。
豆角的定植期要根据栽培方式和生育指标来确定。采用营养土块育苗时一般于第一复叶开展时即可定植。采用营养钵育苗时可延迟至2~3片复叶时定植。大棚栽培3月下旬定植,小拱棚栽培4月上旬定植,地膜栽培4月中旬定植,露地栽培4月下旬定植。采用营养钵育苗时应用打洞器打洞移栽,采用营养土育苗时用定植刀打穴定植,定植后浇好定根水,并填实细土和封严定植孔。一般每畦1.8m宽(连沟)种2行,行距80~100cm,穴距22~25cm,每667m2栽3000穴。
豆角前期不宜多施肥,防止肥水过多,引起徒长,影响开花结荚(图 2)。成活后浇1次腐熟粪水,当植株开花结荚以后,一般追肥2~3次,每667m2每次追尿素5~15kg,或腐熟人粪尿750~1000kg,促进植株生长,多开花,多结荚。豆荚盛收期,应增加肥水,此时如缺肥缺水,就会落花落荚,茎蔓生长衰退(表 1)。摘心后还可翻花,延长采收期。抽蔓后要及时搭架,架高2.0~2.5m,搭好架后要及时引蔓,引蔓要在晴天下午进行,不要在雨天或早晨进行,以防折断。合理整枝,使茎蔓均匀分布,提高光能利用率。利用主蔓和侧蔓结荚,增加花序数及其结荚率,延长采收期,提高产量。为此,适当选留侧蔓,摘除生长弱和迟发生第1花序的侧蔓,选留生长健壮,发生第1花序早的侧蔓,其中在主蔓中部以上长出的侧蔓,抽出第1花序后留4~5叶打顶,以增加花序数,并促进花序良好发育;主蔓长至棚架顶部,蔓长2m左右时也可打顶;促进各花序上的副花芽形成,也方便采收豆荚。
当嫩荚已饱满,而种子痕迹尚未显露时,为采收适期。一般自开花后11~13d为商品豆荚采收期。采收时,不要伤及花序上的其他花蕾,采收后扎成把,装箱上市。
豆角的主要病害有锈病、霜霉病、炭疽病、叶斑病等,虫害有蚜虫、豆野螟等,要注意防治。锈病可侵害茎、叶和豆荚,在叶片上产生红锈色较密的小斑点,使荚不堪食用。防治方法是在发病初期用25%的粉锈宁加水1000~1200倍喷雾。豆野螟,成虫产卵于花蕾和嫩梢,孵化后侵入花蕾危害,继而侵入荚内蛀食幼嫩豆粒,使荚内和蛀孔外堆积虫粪,不能食用,防治方法是注意田间检查,掌握在虫卵孵化高峰期,用2.5%的溴氰菊酯或杀灭菊酯加水2000倍喷雾2~3次。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9394867.html?an=1&s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