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3年中国种猪改良进入快速时期
BOABC认为,受到猪肉消费、农户养殖、以及政策影响,2003年中国种猪改良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主要原因:
1.1 2002年普通种猪企业仍相对过剩,全国种猪企业2500家左右,平均能繁母猪只有225头左右,仍然小规模生产为主。从品系上中国三元杂交商品猪不足40%,2003年政府将加大引进资金和数量,计划全国改良商品三元杂交猪达到50
%左右。
1.2 2002年城市对猪肉标准和质量提高,要求种猪生产品系改良时间缩短、提高质量。迫使种猪和扩繁商品猪企业必须加大品种调整养殖结构,生产出质量高猪肉产品。
1.3 2003年农户对优质种猪需求逐渐提高。由于2002年3-4季度优质活猪价格持续上涨,普通一、二元猪滞销,带动农户养殖优良品种三元杂交和配套系后代猪的积极性。农户意识从偏重于种猪的表形外观,逐渐认识到种猪生产性能的的重要性,同时考虑种猪的日增重、料重比、产仔率等综合性能。
1.4 国际种猪企业进入中国2年后,种猪出栏进入快速增长时间,加速中国种猪结构品种改良。2000年和2001年英国PIG公司分别在重庆和吉林建立祖带配套系生猪基地,经过2年后出栏父母代种猪,扩繁能力增加到30万头以上/年。
预计2003年质量差、技术水平低、规模小的种猪企业,逐渐被淘汰。育种水平高、信誉好的国家级大型种猪公司逐渐在市场站稳脚跟。
同时肉食加工企业如河南双汇、山东得力斯等屠宰加工企业为稳定优质生猪猪源,纷纷投资种猪生产,加速山东、河南等当地种猪改良。
2 11月饲料和畜产品进出口分析
近期从海关统计数据分析,2002年11月份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3033万美元,比2002年10月增加14.5 %。其中进口贸易额为4138万美元,比上月减少6.3%。 出口贸易额为8892万美元,比上月上涨28.5%。
在进口贸易数量中�猪肉、禽肉进口数量下跌,分别比10月下跌15.33%、10.5%。牛肉、羊肉比上个月增长20.18%和16.53%。
在2002年11月出口畜产品数量比起10月,活牛、活猪、活鸡出口上涨20.74%、60.64%、145%。牛肉、猪肉、禽肉、羊肉产品出口增加2.63%、47.65%、1.48%和12.21%。鸡蛋出口数量比10月增加1.2%。
本月特点是活畜产品和肉类出口全面增加。进口猪肉、禽肉下降;牛、羊肉进口继续增加。
3 华北地区春节前生猪出栏基本稳定
根据近期对河北、山东主要生猪产区调查,BOABC认为,11月华北地区生猪存栏稳定,12月2003年1月生猪出栏基本保持平衡,生猪价格平稳运行。
3.1 山东、河南总存栏稳定,总存栏生猪与2001年同期持平;父母代生猪存栏保持2-8%增长幅度。
3.2 10月—12月华东、华北地区城市生猪消费持续增加,生猪收购价格持续上涨;目前平均出栏生猪价格在0.78-0.82美元/kg,一般农户每头活猪销售毛利6-12美元,效益好于2001年,农户养猪积极性强,补栏仔猪数量稳定增加。
3.3 饲料原料基本稳定,农户养猪的猪粮比在1:6,属于比较合理。华北地区粮食产区农户形成许多养殖生猪小区,降低成本,生猪品质逐渐改良,目前优质三元生猪处于旺销时期。
3.4 11月农业部统计全国猪肉价格保持上涨趋势,将继续推动农村养猪积极性。全国36个大城市批发市场中,平均猪肉批发均价为1.131美元/kg,比上月上涨1.5%,比去年同期下降1.4%�与年初相比持平;去骨统肉零售均价为1.343美元/kg,与上月相比持平,比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8%和3.1%。
4 内蒙古地区遭雪灾,牛羊损失严重
近期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牧区遭受强暴风雪袭击,灾情目前还在延续,国家农业部、畜牧相关部门领导已到达灾区指挥救灾。牧区4旗共17个乡严重受灾,受灾牧户3500多户,1.6万人,受灾面积200公顷,受灾牲畜120万头。部分牛、羊丢失还无统计。
BOABC认为,由于持续风雪袭击将减少内蒙春节前牛羊出栏数量,以及将影响2003年春季产羔数量。
4.1 今年的雪灾特点是降雪早、降雪量大,由于气温偏低、风力大,抗灾时间将会持续5个月。牲畜补饲期延长,将给明年接羔保育造成威胁。
4.2 前期准备的救灾物资将会出现短缺,目前饲草料缺口近9万吨,部分农民无法保证羊有饲料,提前出栏宰杀,使单产肉量下降。
4.3 北京、河北等地区冬季处于羊肉消费旺季,主要依赖内蒙羊肉供应,预计城区羊肉价格将保持上涨趋势。
4.4 国际市场,新西兰、澳大利亚等遭受风雪灾害,羊肉出口价格已持续上涨,估计在春节前中国沿海地区将增加进口分割羊肉。11月进口羊肉1.6万,1-11月3.2万吨,同2001年相比增长12.5%。
5 预计1季度中国牛肉出口数量下降
BOABC认为,由于中国主要出口肉牛地区出口下降;国内牛肉消费旺季到来,1季度中国牛肉出口将下降。
5.1 国际市场影响,主要出口地区中东地区战争激化。部分出口牛肉产品没有还款。外贸出口企业难以继续签单。
5.2 国内优质肉牛产地小,70%以上为个体散养肉牛,防疫卫生环境条件落后,活牛送出厂难以符合外商要求。同时2003年活牛出口配额只有5万头,比2002年下降15%左右。
5.3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牛屠宰加工开工不足,重要原因没有合格活牛;而牛肉深加工产品少,熟肉出口不足出口总量的2%。
5.4 1季度的春节前后,是国内牛肉消费旺季,全国牛肉价格是全年最高时期,牛肉出口企业转向重点内销,牛肉出口下降。
6 1季度湖南地区生猪供应基本稳定
湖南为中国全国生猪调运最大省份,根据近期生产和消费情况;BOABC认为,1季度出栏生猪与2002年基本持平;由于生猪以及制品消费增加,商品活猪收购价格将继续上涨。
6.1 2002年11月底湖南地区生猪总存栏2632万头,比2001年增长2%。牧主存栏196万头与2001年持平;育肥生猪1936万头,比2001增长1.2%。
6.2 当地养猪生产成本下降,仔猪价格持续在0.90美元/公斤;粮食丰收饲料原料和副产品来源增多,农户撒养成本下降。
6.3 2002年外调生猪总量基本与2001年持平,外调生猪1000万头,猪肉2.2万吨左右。2003年1季度出栏1005万头,与2002年同期持平。
6.4 1季度本地生猪屠宰加工增多,使收购生猪价格上涨。
6.5 春节前后,本地有制作猪肉制品习惯,本地生猪消费持续增加。湖南、湖北等华中地区是传统肉制品加工主要地区,居民有节假日加工腊肉、香肠等等肉制品习惯,一般1季度猪肉加工量占全年总量的50%左右。
7 中粮投资武汉生产冷鲜猪肉
近期中粮集团在湖北武汉一期投资2530万美元,20公顷猪场,年产8万吨的饲料厂,以及配套的屠宰场、冷冻厂等项目。年生猪喂养及加工达22万头,年生产及配送冷却肉1.21万吨,项目在3年内完工。使该基地6年内达到年产50万头的规模,在武汉猪肉市场占有率达到25%。
BOABC认为,中粮集团目前投资冷鲜猪肉供应有以下原因:
7.1 中粮在武汉有专供香港的生猪基地,可年产生猪3万头,至今已运作了50年,是中粮系统首家。
7.2 武汉有巨大的猪肉消费潜力,竞争对手小和少;中粮计划将以武汉为轴心,发展北京和上海等市场。仅武汉城区居民年消耗猪肉就达180万头,为猪肉销售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主要对手相对小,如天天鲜肉食品公司自2001年10月份投产以来,现在的日最高销售已达150头�其产品已占据了武汉中百150多家店中的60多家。
7.3 目前冷却肉生产厂家少,全国年产不足20万吨。国内主要生产冷却肉的厂家为:河南双汇集团、湖南唐人神集团、山东临沂金锣、得力斯。(可日屠宰生猪5000头以上)。由于目前冷却肉平均赢利在6-8%左右,消费者没有形成习惯等。目前大部分大型肉食企业大部分加工成火腿肠等肉类食品。
7.4 中粮将武汉猪肉基地的盈利回报期定为8年。如若业绩良好,武汉基地将被装入中粮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中去。
冷却肉:是指把猪肉置于零度温度中,进行预冷、排酸,然后在0度和4度之间分别进行包装。这样加工出来的猪肉,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卫生干净,味道鲜美,保鲜期可达20天左右。
8 2003年畜产品进口关税下调
从2003年1月1日起,我国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关税算术平均总水平将由12%降低至11%,有3000多个税目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2003年农产品平均税率由18.1%降低到16.8%,降幅为7.2%;水产品平均税率为12.2%,其配额外税率比2002年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继续对冻鸡等商品实行从量税、复合税;
BOABC认为,2003年畜产品进口关税特点,中国对禽肉副产品鸡爪、鸡翅、鸡杂碎等仍然实行特殊关税;2003年肉禽进口关税平均比2002年下降 19.23%;2002年实行进口禽肉实行从量税率,进口肉鸡副产品数量比2001年下降25.1%。受到国内消费习惯影响,以及关税下降影响,预计2003年肉鸡、牛副产品进口仍然保持持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