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和德国一起打苏联,原因很简单,因为德日之间一点也不铁杆(说到铁杆盟友,不论各种仆从国的话,德国其实一个也没有,包括意大利也是各种貌合神离),日本对于法西斯或纳粹主义的接受度并不算高(当时在亚洲最钦慕纳粹的是常公~~~所以小胡子当时和南京政府关系各种好),其实和苏联当时而言也没有什么战略冲突(只有在蒙古问题上有冲突,苏联对中日战争的态度则非常暧昧,比美国暧昧得多,在美国禁运之前,和日本真正有战略冲突的西方大国只有英国),所谓南下北上之争,去好好Google一下那段历史就知道了,不把苏联作为优先的作战对手其实是贯穿整个日本作战思路的,这一点没啥冲突,所谓南进北进,其实更多是日本内部的一场政治斗争(和明治初期的征韩论之争很相似,其实当时两方争夺的真正焦点并不是打不打朝鲜帝国,而是谁应该在新政治体系里当大佬)。而且,真正的南进与北进之争发生在德军在苏联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之后,其实和诺门坎也关系不大,而且当时的争论焦点不是南进还是北进,而是南进成功之后,是掉转枪头北攻苏联(前提是德军已经或快取得决定性胜利了,日本军部内部当时对这点其实保有疑问)呢,还是继续西进打印度,甚至打中亚),南下东南亚、并且尽快结束中国大陆作战是日军最优先的作战目标,这点在当时的日本军部是没有争议的,因为最优先的对手和战略目标都在这条线(ABCD)。
其实说到底,西方国家而言,日本立意一定要灭掉的只有英国的亚洲势力,对美国的战略思路始终是以战求和(当然,珍珠港之后有高层提出要打到华盛顿,但那只是日本二战时期各种脑热言论之一,一直到中途岛,日本打太平洋战争的思路始终是以一场决战迫使美国人以对日本较有利的条件上谈判桌。当时包括德国在内,大家都很明白,美国如果真放开了打,谁也没把握将其完全击败。)
之所以有这种现象,是因为二战的时候日本和德国的战略目完全不同,德国的目标是征服世界,它的军事行为中意识形态驱动的成分很大,日本其实始终以征服亚洲为主,是传统的民族争霸思路,从日俄战争起,追求的就是赶走西方人,建立一个自己独霸的亚洲,因此对于欧洲战场主要以观望为主,和苏联始终维持着外交关系。因此对于德国而言,从来就没有把日本当成生死攸关的盟友(小胡子从始至终看不上这帮东方矮子),可惜它在意识形态上的头号盟友意大利实在是太不给力了。但说到底,全球对抗这个概念其实也是到了美苏冷战才正式诞生的,之前虽然有两次大战,但主战场的核心利益都很明确,依然是民族国家之战,要求日德一开始就策划世界之战其实并不现实,尤其是对两个将民族主义置于意识形态核心的国家而言更是如此。到了美苏争霸的年代,民族主义完全让位给新的普适意识形态,它们所结成的联盟和产生的战略就不是两次大战双方所能比拟的了,所以始终打不起来。
本来他们的想法的确是夹击的,,但是吧日军在诺门坎被苏联胖揍了一顿,发现打不过哎,,而且日本当时更倾向于南方就是东南亚和中国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