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惨死的人都不是简单的人物,都有哪一些?

2025-04-17 06:36:1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静以修身"这一句出自于诸葛亮的《诫子书》,其原句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在我看来,节俭好做,这难就难在了"宁静"二字。静不在其表,在于心,正所谓"心想事成",可见心的表现与大事是相辅相成的,那么,成大事者必须要做到哪三点呢?

01

第一点就是控制情绪。

上大学的时候,同班同学有一个悲观主义者,每天都在抱怨中生活——"别人都那么幸运,为什么只有我这么倒霉"这句话就像是他的口头禅一般时时刻刻萦绕在他的嘴边,他把所有的不顺心都归结于老天在跟他作对,却从未在自己身上找过原因,这样的人要如何才能成大器?

还有一个同学,易怒,就像柴火一般,一点就着,为鸡毛蒜皮的事儿,就能闹得天翻地覆,在与人交谈中,也许因对方一句不顺心的话,他便大发雷霆,所以那时候很多人都不敢靠近他。一个一点就着的柴火人,没有朋友,要如何在大事中立足呢?

记得上学的时候做语文阅读理解时,对一个人的评价总是会出现一个词"喜怒不形于色",以前觉得这样的人很虚伪,现在才真正意识到这种人的可贵之处。

因为是人便会有喜怒哀乐这几种情绪,有人因开心或喜或乐;有人因不顺或怒或哀,但无论是怎样,我们的情绪因子都会对周围产生一种"情绪磁场",也就是你的情绪怎样,你周围人的情绪便会怎样。

一个每天唉声叹气、情绪容易失控的人,身上一定充满了负能量。如果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总是给周围人带来不好的影响,久而久之,再好的璞玉也会在磕碰中变成一块不起眼的石头。

02

第二点就是要控制欲。

常言道:人有七情六欲,对于六欲,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在我看来,六欲是指

求生欲、求知欲、表达欲、表现欲、舒适欲、情欲。

七情六欲都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它一直都存在,从不会消失,但我们要学会控制,因为一旦某个欲望爆发了,都会打破它们之间的平衡性,继而演变成一盘散沙。

这六欲当中,最难以控制的便是表达欲和情欲。

首先说表达欲,其实表达欲和求知欲这两种欲望是相互的,因为有了求知欲,另一方的表达欲便会激发出来,在正常的学习知识范围内,两者可以很好的找到一个平衡点,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都说好奇心害死猫,求知欲的欲望一旦扩大,好奇心也就会随之增强,也许是对某一物品的好奇,也或许是对某个人隐私的好奇,好奇心旺盛的人遇到表达欲旺盛的人,二人之间互相满足,久而久之一个人成了秘密的传话筒,一个人成了秘密的承载箱,虽然看似平衡,但不久之后就失衡了。

但如果好奇心强的人遇不到表达欲强的人呢?这种关系也就不存在了,所以重点仍在表达欲强的这个人身上,在现实中,很多人都将这种人称为大嘴巴,别人前脚刚嘱咐过不能说出去,后脚表达欲强的大嘴巴就说了出去。

这样的人藏不住秘密,就更别说能做大事了,倘若有天在商场中见面,这样的人一定是泄露商机的那一位,没有诚信,何来成就大事?

然后就是情欲。情欲是不可割舍的,更是很难控制的一种欲望,电视剧中演的出家人大多都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情伤,而后斩断情欲才入了佛门,但要说他们真的看开了吗?我认为并没有。

很早之前我就有个疑问,为什么很多想不开的人都是为情所困,而经历亲人生离死别的却很少有想不开的,可见爱情是一件多么磨人的事情,但这里我说要控制欲,并不是说要控制爱人的欲望,而是要控制三心二意的爱。

说到婚后生活,部分人都崇尚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这种婚姻状态,但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病态的生活,放眼世界,其实很多成功人士对于婚姻都保持着一定的忠诚度,这是原则更是做人的标准,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又怎能成大事?守得住寂寞,方能看到最后的韶华。

03

第三点就是知错就改。这一点从小家长老师就有教我们,错误在所难免,最重要的是懂得知错就改。

犯错也许就会失败,都说吃一堑长一智,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失败并不可怕也并不丢人,可怕丢人的是在同一个地方一蹶不振,如果不吸取教训,不改正之前的过错,那么这个人将永远停留在原地,或者是走了回头路,这样的人,要如何才能走到最后?要如何才能成就一番大事?

回答2:

惨死的都是不简单的人物,因为简单的人不会被历史所铭记。 项羽,韩信、李存孝、李元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