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讲究的是民主、自由、有爱的家庭教育方式,但不代表家长看到孩子的问题视而不管啊。尤其是像“孩子经常情绪失控”这样的问题,家长更是要重视重视再重视。
控制不住情绪的孩子注意力一般也不高,容易被老师当做“问题学生”以致于成绩也越来越差。
事实上经常情绪失控的孩子很容易有注意力问题,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问题。说起注意力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生活中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都需要用到这项能力。通常情况下当我们注意力集中能力越高时,做事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1、情绪的变化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注意力分为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主动注意指有意识的、有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能力,而被动注意则指无目的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不自觉对事物所产生的注意。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鸡尾酒会效应”。
“鸡尾酒会效应”是指在在各种嘈杂声音充斥的环境中,如鸡尾酒会,你会听到音乐声、谈话声、脚步声、酒杯餐具声等等,当某个人的主动注意集中在和朋友的交谈中时,他会自动屏蔽周围的环境音;但当有人喊他名字时,他的被动注意会迅速捕捉到这个信息,从而使他回头寻找喊他名字的人。
有家长可能疑惑那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在孩子生活、学习中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呢?以孩子上课为例,孩子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去听讲这是一个有目的的、需要孩子付出主观意志努力的行为,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就是主动注意。
被动注意则主要体现在干扰性方面,当孩子上课时经常被周围的小动静吸引,如老师的着装、窗外的蝴蝶、同桌的咳嗽等等。
无论是哪一种注意,都被一种因素深深地影响着,那就是情绪!
在平常和家长沟通过程中,会有一些家长问我这样的一些问题,比如:“一个人的心情真的会影响注意力么?情绪怎么会影响注意力呢?等等”。
情绪和注意力这两个词看似没有丝毫关系,实际上却密不可分。愤怒时人处于一个极度不稳定的情绪状态,而集中注意力则需要一个稳定的情绪环境。举个例子,在愤怒的时候,孩子玩自己最爱玩的游戏都不能完全投入,更不要说在愤怒的时候让孩子去解答一道陌生的应用题了。
相关的专家研究表明情绪可以影响人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执行任务的能力,但是根据具体情形的不同,情绪对其影响的大小会发生改变。
举几个生活当中我们可能会见到的例子:
情绪水平较高,容易急躁不安的孩子
这类孩子做事时表现为匆匆忙忙,风风火火,经常虎头蛇尾的,尤其表现在写作业上,一写作业就东瞅瞅西看看,坐立不安。有的作业写的非常快,但是龙飞凤舞,字迹潦草。家长或有其他人这时候再批评他,他就会更加暴躁,甚至焦虑发脾气。但如果孩子明显心情特好的时候,写作业的情况就会顺利很多。
情绪水平较低,心情容易低落的孩子
他们喜欢将事情藏在心里,做事情非常慢,对什么事情似乎都没什么兴趣,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上课的显著表现就是盯着黑板发呆,看着好像在听课,老师一点名提问,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到写作业的时候就更是如此了,经常就是玩橡皮,描写书上的字,对着书发呆,或者是一到写作业的时候就想要跟妈妈或者爸爸聊天等等。
还有些孩子成绩跌宕起伏,心情好的时候考的就不错,心情急躁、烦乱,紧张的时候,成绩也会一塌糊涂;这些情形表明孩子的注意力以及任务执行力都是受到自身情绪影响的。
2、情绪对注意力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影响?
当我们情绪非常急躁或伤心的时候,我们的有意注意集中在令自己情绪起伏的事件中,这使得我们自动屏蔽其他外界事物,这种情况下我们看书难以理解其中含义、记忆也会变作无用功。
情绪焦虑的情况下如果不是主动注意关注点相关的事情,我们根本无法集中精神,经常被周围纷乱的刺激而分散注意力,进而无法体验到集中精神所带来的成就感,倦怠和烦躁自然随之而来。
当你越焦躁越难以集中注意力,不能集中注意力的挫败感又会加重你的焦躁,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不安和焦虑只会越来越重。这也是为什么部分家长强逼孩子写作业反而造成孩子拖延加重的原因之一,因为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体会不到成就感带来的快乐,只有永无止境的焦躁。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
3、家长如何帮助孩子?
一周抽出两天,在孩子写作业之前或后半个小时跟孩子聊一聊天。话题不限,但要在聊天过程中多一些情感的沟通,注意要多倾听孩子的表达。但要注意营造轻松的氛围,避免聊着聊着就变成了家庭座谈会,开始教训孩子。
细心观察孩子是否有情绪上的压力?如有的孩子会觉得自己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因而自卑,有的孩子和同伴出现矛盾,有的孩子在学校遭遇了不公正待遇等等。他或许会在做事的时候魂不守舍,注意力难以集中,家长切莫着急批评,因为此时孩子的内心或许是无助的,需要家长的情绪支持的。他存在这些问题,我们应适当带孩子做一些情绪发泄,缓解压力的活动,比如跑步,打篮球等等。另外还要引导孩子正确理解结果的意义,强调积极的学习态度的重要性,淡化成绩结果,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态度。
对孩子采用“多鼓励”的方式;因为过多的数落可能形成对孩子不良的暗示,使他产生“反正自己怎么也干不好”的想法,从而做事时不肯专心完成它。而我们如果用一种赞赏的眼光看待他,相信并鼓励他只要他继续努力,应该还会有进步,那么孩子也会相信自己有进步的可能性,他才会愿意努力,付出,前进。
适当放慢家庭生活步调;家长在工作,生活两忙的情况下,凡事讲求效率,而步调原本较慢的孩子,被迫在快、快、快的节奏中打转,根本无暇慢慢而专心地完成一件事,久而久之孩子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情绪焦虑,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无法专心,都时刻担心着做不完,就会手忙脚乱,看起来很忙,实际什么也没做;二是放弃做,知道这件事做不完,直接就面对着它发呆而不去做;因此,家长们不妨适当观察一下自己孩子做事的习惯,看看他有没有掉队,调整下家庭的生活步调。
帮助孩子认识自身的情绪,进行情绪管理训练;未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无法认清自身出现的情绪性特质,也不知道如何应对。加上如果有人漠视、放任或压制他的情绪,那情绪往往会变得更为激烈。这种状态下,很难做到集中精神思考问题。接受过情绪管理训练的儿童,情绪表现稳定,身心舒适,睡眠安稳,对于不可预见的情绪情境及自身所处的状况有正确的认识,并具有独立的处理能力。因此,不容易随波逐流,也不会因为周围刺激的干扰而无法集中精神,或做出敏感反应,而是能集中精神,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中。
如果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和内心世界,引导他们疏导消极情绪,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那么孩子可以避免非常多的学习生活问题。
情绪和注意力这两个词看似没有丝毫关系,实际上却密不可分。愤怒时人处于一个极度不稳定的情绪状态,而集中注意力则需要一个稳定的情绪环境。举个例子,在愤怒的时候,孩子玩自己最爱玩的游戏都不能完全投入,更不要说在愤怒的时候让孩子去解答一道陌生的应用题了。
情绪对注意的影响,情绪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状态,关系到人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