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非常常见了,不少家庭现如今出行的方式都会开车出行,特别是一些长途行程。一般来说我们会为了节约时间,会走高速公路,因为我们现在国内的高速公路非常发达,基本上各个县城都已经通上了高速公路。开车上过高速的车友都知道,高速公路有探头测速、雷达测速、在有些路段会有明显的标志提醒车友——区间测速。很多司机在跑高速时,车辆被拍了超速,直到收到罚单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拍到。那么,如果你不清楚它抓拍的原理,那你跑高速时就这真的要注意了。高速公路的“区间测速”原理其实很简单,但很多车主却还不清楚!
其实区间车速的原理很简单:在某一长度的距离内,在测速的起点和终点均装备上摄像头,通过记录车辆通过两点的时间来测算出平均速度,从而判断车子在这两点行驶的过程是否超速。假设这一长度是60公里,在限速120的情况下以最快的车速通过,则需要30分钟的时间,如果所驾车辆只用了二十多分钟便通过了这段路程,那么毫无疑问的该车是超速无疑了。
很多车友不清楚情况的,以为通过两个摄像头的时候降速就可以了,在没有摄像头的路段还是会进行超速行驶。这样子也是相当于违章的,其实除了在测速区间的两个摄像头之外,高速上也是有其他摄像头存在的,并且测速路段也不是只有一处,有时候我们一个不注意就已经钻进了测速路段里面,这个时候超速行驶的下场相信不用多说了。
所以,车主们要铭记,在区间内放慢速度行驶,这样做即使有多个摄像头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超速,不要抱有后期减速的侥幸心理。保持在最大限速之下,用规定的时间通过测速路段那就一定不会被判断为超速的。希望大家不管是在城市道路还是高速道路行驶的时候,一定要遵守交规,有时候开车注意并不是为了减少扣分罚款,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
高速公路上的“区间测速”到底是什么原理?原来这么简单
高速公路的区间测速原理就相当于是长度除以时间。无论你在中途的速度最高能够达到多快,按照其限速的法子,你通过该段固定距离的时间一定也是固定的。
区间测速主要是选择在未来的一个路段里边测试车主的速度,如果测速的区间长度是100公里,限速是100公里每小时的话,也就是说我们通过未来测速的这100公里的时间不能小于60分钟,如果比60分钟还要短的话,那说明我们的车速已经高于100公里每小时了。当然这些只是一个笼统的计算方法,区间测速一般都会在高速公路上边设置起点和终点测试车辆进入起点和终点的时间,来判定车主在通过测速区间时的平均速度,除了平均速度以外,还会在路段里面设置一些摄像头来抓拍车主的瞬时速度。
就是计算从区间测速的起点和终点这一段时间,而这一段路程是固定的,用路程除以时间就能计算出速度是否超出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