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关羽使用的兵器不是刀,自然也就更不会是所谓青龙偃月刀了。三国志《关羽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通过这个“刺”字,很多人都认为关羽用的兵器属于矛、戟之类的直刺兵器。有专家考证出汉代“戟制最盛,矛次之”,在三国时代还没有出现象青龙偃月刀一样的长柄大刀。这种偃月刀出现在唐、宋时期,主要是用来操练,以示威武雄壮,并非实战使用。通过专家的释疑,终于可以将关刀杜撰说确定下来了。不但如此,综合专家对各个时期兵器起源和各个时期发展使用的考证,小说中黄忠和魏延的大刀、徐晃的大斧、黄盖的铁鞭、武安国的铁锤、吕布的方天画戟也全都是虚构出来的。如此考证,对于还历史本原是有好处的,也可以让爱好者了 既然上面已经提到关刀是虚构出来的,那它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出现在小说之中的呢?从《关羽传》看,关羽用的是矛或者戟。在唐、宋时代,这关刀则好象是一把剑。唐人郎君胄《壮缪侯庙别友人》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将军秉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宋人黄茂才《武安王赞》曰:“气盖世,勇而强。万众中,刺颜良。”宋无名氏《武成王庙从祀赞》曰:“剑气凌云,实曰虎臣。勇加一国,敌号万人。”到了元代,关羽用刀的说法开始在不同的作品中出现。元人郝经《重建庙记》曰:“跃马斩将万众中,侯印赐金还自封。横刀拜书去曹公,千古凛凛国士风。”之后在元杂剧中,关羽也是用刀。在公认的《三国演义》成书最重要的参考著作—《三国志平话》中,关羽也是用刀参加“三英战吕布”的:“第三日,吕布又搦战,众诸侯出寨,与品布对阵。张飞出马持枪。张飞与吕布交战二十合,不分胜败。关公忿怒,纵马轮刀,二将战吕布。先主不忍,使双股剑,三骑战吕布,大败走,西北上虎牢关。”从这些资料分析,关羽使用的兵器从矛(戟)至剑,最后在刀上正式定型了。目前还不清楚青龙偃月刀之说是不是《三国演义》首创,但通过《三国演义》,青龙偃月刀和关羽已经是合二为一,密不可分了。
你拿庞德和于禁在大难临头时的行为对比下就知道了
于禁临难猥琐 苟且乞降 他是束手就缚的 庞德先前跟关羽大战 不分胜负 关羽已经有惺惺相惜的意思 而水淹七军 庞德力战不胜 落水被周仓所擒 宁死不屈 英勇义烈 关羽虽然“怒而杀之” 但是马上就“怜而葬之” 也有成全他的意思 于禁这人看情节就知道十分狭隘委琐 庞德假用拖刀记 射中关羽左臂 他怕庞德杀了关羽成了大功 竟然鸣金收兵 如此平素为人可见一斑 关羽 于禁 都是一时名将 关羽还在曹营耽过一阵 想必彼此为人都有耳闻 本来名声不好 又临难苟免投降 关羽自然看他不起 不屑杀他 没拿他当一回事的意思 比如抓住了对方一个小卒 要不要杀 要不要押解去见刘备? 自然不会 关羽鄙视他的为人 对他轻视而已 曹操后来自己也说 于禁从孤三十余年 何期临危反不如庞德也~!曹操对他大失所望 关羽性情十分高傲 自然对他不屑一顾 后来于禁被东吴送回 曹丕派他去给曹操守灵 墙壁上画的就是于禁被擒屈膝投降 庞德宁死不屈的图画 于禁羞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