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破坏,而缺点也同样明显,就是不像革命那样来得彻底。革命正好相反在打破旧社会后,不可避免的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对于中国两种道路都曾作过尝试,从我个人而言,更倾向于社会改良,有人会说中国的改良运动不是失败了吗?是的,中国近代最大规模的改良运动——百日维新是遭到了惨痛的失败,教科书在分析失败原因时,一般都说是康、梁政治上过分幼稚,开始寄希望于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后来又冒险相信投机分子袁世凯。我认为这种分析并不正确,自上而下的改革不依靠统治者还能依靠谁呢!皇帝无权,不通过暴力怎么夺取呢?应该说康、梁在这两个举措中错误并不大,最大的错误在于他们选择改良的对象并不是正统的中国统治者,满清在明的废墟上建立的并不是一个承继明王朝的中国政权,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殖民政权,这个政权维护的只是殖民阶层(满清贵族)的利益,而他们最大利益的所在就是长期将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作为奴仆,这一点是根本利益,不容商讨,慈禧太后不是有一句话吗!“宁予外贼,不予家奴”,很形象的反映了这一点,西方压迫再大,也不过是要分一些战利品,而改良以后则要失去所有,满清会如何选择,不言自明。而袁世凯的叛变,只不过是看清了形势,即使当时兵变侥幸成功,由于改良触动了整个统治阶层的利益,还是会以失败而告终的。
改良走不通,就只好革命,而革命的负面影响在中国表现的淋漓尽致,辛亥革命,使中国陷入了长达30多年的内战,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失去了追赶世界的机会。随后的共产主义革命,虽然基本统一了中国,并长期保持繁荣肯定,但革命的风潮摧毁了中国的传统,甚至连文字的承继都被割裂,更严重的是,左倾的革命思想,将中国自绝于国际社会,再次错失了重新撅起的机会。
时过境迁,今天的领导人终于在惨痛教训中醒悟,开始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历史证明,在旧的中国社会里,改良道路是走不通的.因为,那时的国家从根本上是腐朽的,尤其是在其统治阶级中的腐败最为严重!!
康有为的改良没有成功、梁启超的改良同样不会成功,因为他们都试图保护腐朽的清王朝统治,这对当时倍受压迫、但已经接触到西方先进文化的中国人民来讲,是不可能被接受的,同时,清王朝为其自身考虑,也不会接受其他阶级浸透于他的统治之中;在和平的方式下,洋人们同样不会接受一个“不听话”的统治阶级!
所以,那是中国人需要的不是改良,而是革命!!
拿起我们的枪,拿起我们的炮,来反抗、推翻一切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几座大山,历史告诉我们,妥协是没有用的,相信腐朽的清王朝和一心想要把整个中国做为他们众多殖民地之一的列强们是可笑的!
所以,真正为我们带来现在美好生活的,正是溶入中国人血脉里的革命精神
改良造成了一种思想解放运动,更新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根基
革命是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让民主思想更深入人心
没有改良就不可能革命
要革命就应先改良
改良为革命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在清末, 康有为的改良没有成功、梁启超的改良也没成功。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没有看到和了解到,当时的根本病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能相适应。改良已经无法满足生产力的与生产关系的适应。他只能做到在一定范围内调解,但是当时社会,在调和的作用下也不可能改变现状的。
所以,只有革命!!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但是,改良也有它积极的意义。在那个时期,他是很多新的思维渗透到当时的社会当中。为后期的革命奠定了很好的思想基础。
而革命则是彻底的打碎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和部分封建文化,但不是全部的,很多封建残留的腐朽文化至今还有。但是革命也是有弊的。就是在跟命中我国丧失了很多优良的文化传统和净化文化,使之没有很好的传承。以至于中国像在国美的思想根基的混乱。以至受外来文化腐蚀的程度如此之大,都是与此息息相关的。
其实看待两者的地位作用,都不能太片面的否定全部,或肯定全部。实事要辩证的看待。
上面握手的观点恐怕不像教科书答的那样,但是这是一个好的思维方式。你要在书本的基础之上看到一种客观的规律,你就会对历史或政治真的有建树。
其他的作用,什么 推翻了封建王朝之类的在书上可以找的我就不一一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