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宁铁骑真的有?当时的史料有没有记载?(同一时期的,最好是明朝实录里面记载)

2025-04-05 12:36:3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史料猜想
历史上有名的精锐部队,如匈奴降汉后的突骑,当时汉光武帝有说过:“人称突骑天下精兵,今观其战,乐可言邪。”;唐太宗李世民的”玄皂骑兵”;西夏的“铁鹞子”;金人的“铁浮屠”与“拐子马;岳飞的“背嵬军”,这些部队都是查有史料,记载于典籍。惟独这“关宁铁骑”,不仅查无实据,明朝的多种书籍中均毫无记载,明朝遗民谈迁在其著作《国榷》中也只字未提。到是《明季北略》中明文提到,三桂手下有“彝丁突骑”数千,皆敢战,建州为之惧,又是突骑,而且是由蒙古人组成,也不是什么辽人。关宁铁骑全部使用当时最先进之三眼神铳,极为强横。这种武器全身带刺,即可远战,也可近战当狼牙棒 使。可是这“关宁铁骑”究竟从何而来,就实在令人费解了。
史籍求证
目前翻阅的史籍中,仅有吴伟业在清顺治九年成书的《绥寇纪略》中明文使用“关宁铁骑”这四个字。但是依据当时的舆论倾向,“关宁铁骑”不大可能是指袁崇焕训练的,以辽人为主的骑兵。袁崇焕当时有“投敌叛国”之嫌,直到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清人根据《清太宗实录》编写《明史》时,乾隆下诏为袁崇焕翻案,而这时已经是150年后了。而《绥寇纪略》成书於顺治九年,此外《 太宗实录 》六十八卷。(顺治九年敕纂,康熙十二年圣祖重修,雍正十二年敕加校订。吴伟业本人没有参与《 太宗实录 》的编纂,不可能有机会提前知道内幕,所以他本人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为袁家军歌功颂德。

根据《绥寇纪略》明确指出所谓“关宁铁骑”指的就是祖大寿的家将入关所带的军队。 祖宽(胡人,见明史)是祖大寿的家仆,祖大乐是祖大寿的堂弟。此两人携家将部队入关清缴农民军。同时,《绥寇纪略》对此部有这样的描述:两家所部皆缘边铁骑,又养曳落河为摧锋",缘边即指边关边境的意思,曳落河为胡语,摧锋即指明末普遍采取的募兵制招募来的精装之士,即所谓的“家丁”,可见这支部队有夷人存在。

根据《明季北略》明确记载祖大寿收降夷为家丁,组成一支善战的部队。《明季北略》明确给出了降夷的定义:“降夷者,山北近辽阳人,中国之外为降夷,降夷之外即清地,夹处两国间,故辽东呼为夹道之人,近为清朝所逼,归附中国,称降夷,俱控弦习战之士。”可见降夷的成分是比较复杂的,蒙古人胡化的汉人皆有。多是善弓骑的战士。

同时《明季北略》里说吴三桂也有一支”彝丁铁骑“,依旧是夷人。考虑祖大寿与吴三桂的关系(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吴三桂之父吴襄是祖大寿的部下),这是同一支部队。谈迁的《国槯》参考了《绥寇纪略》等书,这里谈迁称之为”关辽铁骑“,同样指出是夷汉人组成。

《明史》中介绍辽东将领尤世威中,也有这么一段:“七年命偕宁远总兵官吴襄驰援宣府。坐拥兵不进,褫职论戍。未行,会流贼躏河南,诏世威充为事官,与副将张外嘉统关门铁骑五千往剿。”与《绥寇纪略》《明季北略》,经查询史料确定,此为杨嗣昌崇祯四年任山永巡抚时在山海关所编练的关门铁骑营。与传闻中的关宁铁骑无关。

所谓【铁骑】,不外乎两种解释:1 披挂铁甲的战马的骑兵,2 借指精锐的骑兵。因祖大寿和吴三桂的兵属于关宁军,才称其为【关宁铁骑】。 这与传闻中的铁血军团没什么关系,可证传闻为假。

而关宁铁骑也并非为孙承宗所编练,根据熹宗实录,天启六年袁崇焕上书辽镇军编制,依然沿用孙承宗所额定的编制,并没有关宁铁骑。到天启七年,户部尚书郭允厚疏言:"关门内外兵马【自枢辅裁定】而后连匠役杂兵一万一千三百八十一员名在内共一十万七千三员名马骡五万三千八百五十二匹头 。”又一次证明关宁军依然是孙承宗所定编制。根据《车营百八扣答合编》所记载,孙承宗编练关宁军的军制显然是明朝的车营,而非以骑兵为主的部队。因此到孙承宗去职乃至天启七年,关宁军并没有如传说中所描述的【关宁铁骑】这样的精锐骑兵部队。

根据《明档》记载,崇祯元年三月前后,有约十万众蒙古部落归顺明廷,被时任辽抚安置在锦州附近,辽镇将领即从中招募大批精壮善战之夷人充做家丁,时锦州总兵祖大寿更直接将部分蒙古人整编为降夷左右营,以蒙古部落首领为将,成为了祖大寿直属指挥的一直精锐军队,人数约三千人左右。

关宁铁骑也并非袁崇焕所编练,袁崇焕被任命蓟辽督师是崇祯元年四月,七月入都见皇帝,后面一直忙着平兵变,策划杀毛文龙,然后就是己巳之变被捕下狱。短短一年多时间并未来得及对关宁军做出变动。梁启超《袁崇焕传》与金庸所著《袁崇焕评传》也均无关宁铁骑的记载。

袁崇焕下狱后,祖大寿成为了辽军方面的军事首脑,任辽镇总兵官。从此,以祖大寿为首的以降夷为主要战力的祖家军跨上了主导明代辽东十数年的历史舞台。随着崇祯八年,祖家军的将领祖宽、祖大乐带以降夷家丁为主的部队入关剿匪,祖家军的善战之名即在关内传开,至崇祯九年,有人开始以【关宁铁骑】称呼祖大寿所领的以降夷家丁为主力的祖家军。

吴三桂其父为吴襄,与祖大寿是姻亲关系,也属于祖大寿军事家族内的一员。当祖大寿于松锦之战投降于皇太极后,吴三桂即成为祖家军在明朝辽军方面的代表。其麾下三千降夷家丁也成为其所依赖的重要战力。

综上,历史上真实的关宁铁骑实为祖大寿为首,以降夷家丁为主要战斗力的一只家族化的军队。因大凌河之战与松锦之战,祖氏家族大部降清,这只军队也得以为清廷所用,成为了汉八旗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吴三桂投降开关,关宁铁骑完全成为了清军战力,为清军征服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