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植物组织培养

2025-04-14 17:04:4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一个完整的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阶段
查阅相关文献,根据已成功培养的相近植物资料,结合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然后根据实验方案配制适当的化学消毒剂以及不同培养阶段所需的培养基,并经高压灭菌或过滤除菌后备用。
(2)外植体选择与消毒
选择合适的部位作为外植体,采回后经过适当的预处理,然后进行消毒处理。将消毒后的外植体在无菌条件下切割成一定大小的小块,或剥离出茎尖,挑出花药,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上。
(3)初代培养
接种后的材料置于培养室或光照培养箱中培养,促使外植体中已分化的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或顶芽、腋芽直接萌发形成芽。然后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分化成不同的器官原基或形成胚状体,最后发育形成再生植株。
(4)继代培养
分化形成的芽、原球茎数量有限,采用适当的继代培养基经多次切割转接。当芽苗繁殖到一定数量后,再将一部分用于壮苗生根,另一部分保存或继续扩繁。进行脱毒苗培养的需提前进行病毒检测。
(5)生根培养
刚形成的芽苗往往比较弱小,多数无根,此时可降低细胞分裂素浓度或不加,提高生长素浓度,促进小苗生根,提高其健壮度。
(6)炼苗移栽

选择生长健壮的生根苗进行室外炼苗,待苗适应外部环境后,再移栽到疏松透气的基质中,注意保温、保湿、遮荫,防止病虫危害。当组培苗完全成活并生长一定大小后,即可移向大田用于生产。
如:茎尖→表面消毒→接种诱导培养基→茎尖生长→病毒检测鉴定→培养无根小植株→培养生根→完整小植株→炼苗20-25天→移栽成活。
对不同的品种词流程会略有差异,如进行果树育苗还需进行嫁接等操作流程,但对组培工厂化育苗而言,一般可根据上面的流程图来安排各项作业,只有相互衔接好、配合好,才能提高生产效益。

回答2:

(1)器具的消毒。组培前玻璃器皿等要用洗衣粉刷洗干净备用。接种室和超净工作台用70%酒精擦洗,并用紫外光照射。其他用具也要进行高温消毒。

(2)培养材料的采集。组培所用的植物材料可采用根、茎、叶、花、芽及种子的子叶、胚轴的一部分,有时也可利用花粉或花药。通常应取初生幼嫩的材料,这些材料在移入培养基时都必须保持鲜嫩状态,否则组培将会失败。

(3)培养材料的消毒。先将采集来的材料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蒸馏水冲洗2~3遍,然后用无菌纱布将材料上的水分吸干,切成小块,放入70%酒精中浸泡15~30秒,再用30%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0分钟消毒,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遍。

(4)制备外植体。将上述经过灭菌的材料,用在火焰上消过毒的刀、剪、镊,在消毒滤纸上剥去芽的鳞片,嫩枝的外皮和种皮胚乳等,然后切成长0.2~0.5厘米的小片(这些小片就是外植体)。在操作过程中,严禁用手触动这些材料。

(5)接种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切好的外植体立即接种在培养基上。接种后所用试管和三角瓶都要用无菌药棉封口,放培养室培养架上培养。每天用日光灯照12~16小时。保持在25℃±20℃。也可采用变温培养,夜间温度略低于白天。

回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