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洲古建筑多为石筑,中式建筑多用木头?

2025-04-05 12:01:4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传统史学界认为:
  1,欧洲神权大过君权,宗教建筑是建造给神耶稣用的,必须不朽,所以用石头。因为用了石头,所以欧洲宗教建筑施工周期较长,不像中国一样随王朝兴衰而更替,像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都是穷几百年之功。
  2,而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一直是君权大过神权,宗教建筑首先必须满足皇室、君主的需求,比如祭祀、朝拜等等,皇上要祭祀修个太庙。故中国造建筑大多讲究施工快而实用,采用木结构的偏多。
  3,事实上中国也有石构建筑,比如陵墓、石阙,大多数皇帝的陵墓都是从一继位就开始修,一修修几十年,所以这些“地下建筑”也多为石构。
  4,欧洲的民用建筑也多为木构,只不过经过战火和时间的洗礼,遗留下来的多为石构的宗教建筑,给了我们欧洲都是石构建筑的错觉。
  5,古人认为石头是死的东西,拿石头来造房子不合适。
  古人类学家考古学家认为: 东亚在石器时代巨石建筑的落后,导致后世东亚石制建筑的缺失,这是一种被迫的无奈,是由于文明的“时差”导致。

回答2:

欧洲古建筑多为石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欧洲的宗教信仰和神权观念较强,宗教建筑需要使用石头作为建筑材料,以彰显其神圣和永恒性。
2. 石头的质地和特性使得它能够承受长时间的风化和侵蚀,因此石头建筑可以保存更久。
3. 欧洲大陆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也适合使用石头建筑,因为石头能够适应较为寒冷的气候和干燥的空气环境。
相比之下,中式建筑多用木头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中国的宗教信仰和神权观念相对较弱,建筑更多地需要考虑实用性和舒适性,因此使用木结构建筑更为普遍。
2. 木结构建筑在施工速度和成本上相对较低,更适合大规模的建设和维修。
3. 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也适合使用木结构建筑,因为木结构能够适应较为温暖潮湿的气候和空气环境。
总的来说,建筑材料的选择取决于当地的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实用性和成本等多种因素。

回答3:

欧洲古建筑多为宗教和军事建筑,这些建筑是为了祭祀神灵和战争,所以选择石头,而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住人的,木质建筑更适合居住,所以多用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