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平面布局有何规律性?

2025-04-03 08:43:5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的平面布局,除了受地形条件的限制以外,一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规律性,即当建筑的规模需要扩大时,往往采取纵向扩展、横向扩展或纵横双方都扩展的方式,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各种组群建筑。一般的手法是在基地的主要轴线(一般为纵轴)上布置主要建筑物,附属房屋则居于次要地位,向纵深方向布置若干庭院,组成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群体的周围还常配置一些门、廊、墙等小建筑,兼起联系和隔断作用。

古代匠师根据各个建筑物的功能联系又结合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要求,在处理各个建筑物的主次陪衬关系和掌握各部分的比例尺度上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经验。建筑群体不是一些单个建筑物的杂乱的或者偶然的凑合和堆砌,而是结成一个满足各方面用途又成为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群体的严密整体。我国古代规模巨大的建筑群,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等都体现了这种群体组合的卓越成就。以北京故宫为例,它的总体布局是沿着南北轴线纵向布置起来的,以天安门为序幕,外朝三殿为高潮,景山作殿尾,既有主有从,又前后呼应,一气呵成,是中国宫殿建筑的优秀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