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要区别看待。你的父母是真的了解这个专业,还是说是只是对这个专业有点偏见呢?
我相信如果说你的父母真的了解这个专业,那么他们是不会拒绝你选这个纯数学方向的。别的不说,就单从这个就业的这个角度来看,你这个纯数学方向可以进互联网企业,目前来讲算法岗和机器学习嵌入式开发,很多都需要纯数学方向的人。如果你有志向读研究生,那么数学那么就更是一个好的专业。数学方向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一般来讲的话一毕业年薪在16万到18万左右,高的话可能会到30万。
如果说你父母只是因为不了解这个专业,认为这个就业不好,那我觉得劝说他们是很容易的。
如果说你父母确实很了解这个专业,认为他们的这种人脉资源能够帮你在其他的岗位上生存的更好的话,我觉得你要考虑一下了。
首先你应该明白父母反对的原因,他们不懂数学领域的重要性,你可以和父母认真的谈一谈,在以前纯数学就是偏科,那是耽误分数考大学的,这就是中国教育的弊端,国际早已认可纯方向学习的理念,而且数学领域也是未来最好的专业,比如1、会计与财务类职位,会计与财务几乎是各行各业所有公司都需要的职位,因此,这一职位为数学毕业生打开了广阔的求职空间。你可以选择的具体职位有:审计师,税务会计师,法务会计师,管理会计师和企业顾问等。想要成为一名认证的会计,除了要有最基本的数学或相关专业的学位之外,也需要获得专业认证证书。想要获得这类资格证书的话,你可以选择进入相关领域的公司成为一名实习会计,这样的话你的雇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获得在你的职位上发展所需的经验和专业认证。2、银行业内的职位无论是小型的零售银行还是大型的投资银行,都可以成为你的就业去向。这两种银行都涉及公共和私人的财务评估,有机会专注于并购,债券和股票,私有化,贷款和首次公开招股(IPO)等领域。如果选择进入这一领域,那么你的工作职责一般包括市场调研,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开发财务模型和解决方案并向客户介绍等。银行业内的适合数学专业毕业生的职位一般薪资都非常可观。在此,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想要进入银行业的毕业生可能需要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3、精算师精算师是一个我们相对比较熟悉的高薪职位。作为精算师,你需要评估财务风险,以便更好地给客户提出建议并帮助其管理财务。精算师基本上一般都会处于整个公司的战略核心部门。你需要将自己分析风险的能力与对于经济和商业的深入了解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确保公司投资的完善与商业目标的实现。新兴的精算师的职位是在退休金和保险领域,这是一个相对风险较低的领域,在职业发展的中后期你很可能会转型工作于银行业、医疗行业或者开发行业。最后要说的是,所有的精算师都需要具备的一点能力:向非专业人士传达复杂数据与分析结果的能力。4、统计类职位作为一名统计学家,你需要具备统计、分析、解释和呈现统计数据等量化数据的能力。无论是医疗行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还是体育俱乐部等,都需要具备数理分析能力的人才。统计学家需要通过调查、实验与背景分析来收集、管理和整理数据,然后再此基础上创建报告并针对眼下的情况提出可行的策略与建议。例如为了实现更高的业务目标而制定出更好的财务决策。想要胜任这类职位,你需要具备专业的分析能力、高超的沟通技巧以及熟练的IT技能。5、学术界与科研类职位成为一名数学界的科研人员,你很可能会发现新的理论与应用领域,推动一系列地发现与发展,并且可以继承并发展一些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的思想与志向。以数学为基础的学术和研究型职业可以是非常广泛的,将取决于你想要专攻于哪个领域。虽然很多都是在大学内,但很多学者也常常参与科普期刊和专业期刊的出版,或完整地出版物撰稿。6、工程领域数学专业的毕业生,擅长解决数学问题,也通常善于帮助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物理问题,可以在机械,结构,航空和其他许多工程领域工作。也就是说,工程职业往往需要专业知识,而不是数学学位。如果你想要进入工程领域,那么你可以从大学期间就进行相关的实习,会对毕业后的就业有很大帮助。7、气象作为一名数学毕业生的你也可以成为一名气象学家。虽然对于简单地预测天气而言,你可能有些大材小用了。但是,你很可能会有其他的工作职责:从全球气象站,雷达,遥感器和卫星图像收集的数据来研究天气状况,以便解释原因并产生预报等。想要胜任这一职位,你需要具有出色的IT技能,也需要有分析和解释复杂数学数据的强大技能。8、教学进入教育机构,除了以科研为中心以外,还可以选择以教学为重心来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数学在中小学教育系统中是重中之重。当然,想要教授数学,你需要一个正式的教师资格证。在美国,你通常可以在一年以内拿下这个证书并能够得到政府的补贴。如果你想要进入大学任教,那么你最少有对应学科的研究生学位。可以遇见未来的最缺的就是数学类别尖端人才。让你的父母看到纯数学也是有未来的。
父母之所以反对纯数学方向,是因为他们觉得纯数学方向对你未来的发展不利,毕竟,从他们的认知,纯数学方向离生活太远了。你应该告诉他们,这个方向将来能做什么,对你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好处,这样,他们才能理解并且支持你。
父母反对你学你偏就要学。还是出于你的兴趣,爱好。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而且为之一生去奋斗的事业。弄清楚了,如果是前者,我想做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是最了解的,他们反对肯定有他们反对的理由。因为你还是孩子。看问题肯定没有父母看的远,看的透。如果是后者,我相信你是对的,你应该坚持主见,好好对父母说,不要赌气。让你的诚心,打动父母;用你的实际行动,让父母理解你的选择;用出色的成绩,让父母支持你的选择。
作为过来人唠叨几句:
建议搞搞高中奥数。虽然奥数基本就是刷题,而刷题与是否在纯数学上能做出东西之间并不能划等号,但是搞竞赛会让你有机会见识到各种神人。虽然做题看书速度这种对竞赛很重要的属性对数学研究不是决定性的,但你走数学这条路以后少不了要和这群人打交道。假如你的性格是很喜欢和他人做比较,很容易受到智商打击而一蹶不振的,早点和这些人混可以考验自己承受能力。另外竞赛培养的狂算啊,证不等式啊,找规律啊这些能力还是终生受用的。
奥赛刷到能上清北就差不多了,多花点时间学学现代数学。你高一就开始看本科基础课程这点很厉害,我知道很多人都是保送后或者上大学才开始学的。不过学习数学的头遍很重要。没错,很多东西比如线代是要学很多遍才能明白,但是一开始要是产生错误的认识,特别是还以为自己学懂了,后患无穷。
看到你列了目前为止爬了哪些技能树,这个非常impressive。不过数学不比玩文明或者P社那些游戏那样,要在短时间内狂点科技树。更重要的是真正学明白你学的东西,比如同一个定理,你如果可以从代数上,几何直观上等等不同角度都能理解,这会远胜于能背下多少定理(或者背下多少定理的名字)。我自己本科选了太多课,囫囵吞枣什么都学了些,但因为都没学明白,很多可能的方向都被堵死了。其实很多时候你觉得自己某个方面天赋不足,可能只是因为其需要的先修知识你以为你掌握了而其实不然。要人生能再来一次我会放慢节奏多花时间冥想而不是刷什么gtm。
关于你父母的担心,做纯数不会让你飞黄腾达,但也饿不死你。麻烦在于你在该成家立业并接受你的亲朋好友评判时,你既没有一份稳定的朝九晚五的工作,又没有和你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可以媲美的收入。所以假如这两件事情对你很重要,或者对你父母很重要并且他们喜欢micro manage你的话,也要做好心理准备。
数学可能是所有学科中最为纯粹的了。证明的对错有公认的标准,好的idea的实现也不需要太多外界支持(比如实验器材试剂等)。但能做出所有人认可的东西,需要很好的运气,有时候还要搭上学科发展的顺风车,基本上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既然做出成果很难,在你上大学以后,你的数学水平高低往往是来自大牛们的主观评判,所以情商也很重要。不过看你背景像是一二线城市中产以上家庭出身的,应该没有问题。
数学以外的学科也不宜太早放弃。假如你有志将来做数学研究的话,起码语文和英语都相当重要。英语比较好理解,不可否认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和美法英等还是有不小差距,出去读个博或者做个博后开阔一下眼界还是必要的,而英语就是你和其他人沟通的基础,相信你交流的时候体会到了。语文这个比较微妙,我觉得主要重要的是你写作和演讲的能力。你将来写学术论文和基金本子时,你会感受到良好的文学修养和大量阅读的积累是多么的重要。而等你做出了好的结果,怎么在半小时或者一小时内给一个逻辑清晰流畅的报告,并且台风要过的去。见过太多做出不错的工作的人根本不重视这一点吃了大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