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与中国建交多年,中间有着哪些交往?

2025-04-04 08:31:1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尼泊尔与中国建交以来,主要有政治交往和经贸交往。

中尼之间有上千年友好交往史。晋代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到过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位于尼南部)。唐朝时,尼尺尊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元朝时,尼著名工艺家阿尼哥曾来华监造北京白塔寺。尼方在涉藏、台湾等问题上一贯予以中方坚定支持。中方向尼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中尼关系从古至今就一直交往密切,而在建国以后更是来往频繁。

政治交往



中国与尼泊尔于1955年8月1日建交,在此之后,两国国家领导人多次会晤不下十次,两国国家领导人也互相来往,访尼访华已是常态。除开来往密切,尼泊尔在政治立场上也始终是坚定不移的支持中国。

尼方在涉藏、台湾等问题上一贯予以中方坚定支持。


这是因为两国开诚布公,才能在当今动荡的世界格局中维持如此紧密的关系。

经贸交往

中国作为尼泊尔的第二大进出口国,每年维持着将近10亿美元的贸易额。而且:

尼泊尔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中尼两国政府于2017年5月签署关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尼先后签订贸易、经济技术合作、避免双重征税、交通、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通商等协定。


不仅如此,中尼每年还要承包巨额的劳务合同,提供了无数就业岗位,为无数人创造了就业机会。而且,中国秉承着一贯互帮互助的原则,自建交以来,派出施工队,为尼泊尔修建了铁路公路等一系列重要战略项目。

中尼两国的关系,是世界上友好交往关系的典范。

回答2:

中尼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有上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晋代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到过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

唐朝时,尼公主尺真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元朝时,尼著名工艺家阿尼哥曾来华监造北京白塔寺。

1955年8月1日建交以来,中尼传统友谊和友好合作不断发展。两国高层往来密切。尼国王、首相多次访华,周恩来总理曾两次访尼,邓小平副总理也曾访尼。

扩展资料:

尼泊尔和中国西藏是近邻,尼藏两国人民的关系是最密切的。在友好交往中,文化是相互影响的。例如,拉萨布达拉宫的堡垒宫殿的建筑形式就是尼泊尔式的。

在西藏也有大量的尼泊尔工匠。2000多年前,毕顺公主将一尊8岁大的佛像带入西藏,主持修建了大昭寺。这座有12年历史的佛像是唐朝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

佛教起源于印度。两千多年前,唐朝和尼泊尔带来的佛教文化汇聚在吐蕃这片土地上,最终成为这个冰雪王国的精神支柱。

时光飞逝,吐蕃唐朝和中华大地各族人民已经团结成为一个强大的民族,尼泊尔山始终是我们的老朋友,伸出友谊之手,我们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

沿藏尼贸易线的几条通道,可以保证物流常年畅通,极大地有利于边境贸易的长期繁荣。说尼泊尔语、印地语和英语的尼泊尔人也很好地融入了西藏文化。

一些尼泊尔商人甚至常年居住在拉萨、日喀则等地,似乎已经成为商业移民。上世纪50年代,拉萨贵族的摩托车和相机几乎都是通过尼泊尔商人运来的。

那时,尼泊尔的商店是这个国家最前卫的商店之一。喇叭里播放着印第安歌曲和英语歌曲。

巴克尔的街道上仍然挤满了尼泊尔商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出售自己国家引以为豪的手工艺品。

在喜马拉雅山的偏远山麓,尼泊尔的商队继续与古代的载货商队进行贸易。在中尼边境地区,两国人民友好和睦相处。这两国之间似乎没有国界。这也是一种几百年来积累起来的友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尼泊尔

回答3:

1955年双方建交以来,高层多次互访,尼方在涉藏涉台等问题上一贯给予中方支持。中方为尼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另外,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一直都保持良好沟通交流。

回答4:

中尼之间有上千年友好交往史。晋代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到过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位于尼南部)。唐朝时,尼尺尊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元朝时,尼著名工艺家阿尼哥曾来华监造北京白塔寺。尼方在涉藏、台湾等问题上一贯予以中方坚定支持。中方向尼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