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也是一位卓越音乐家。
孔子酷爱传统音乐,而且多才多艺。他能弹、能唱、能写,光是在器乐方面,就是个多面手,会弹琴(古琴)、鼓瑟、吹笙、击磬。他很爱唱,几乎走到哪里就唱到哪里,谁唱得好就向谁学。孔子周游列国时,曾遭遇极大的艰难险阻,被陈、蔡两国的诸侯派兵围困于山野,断粮七天,每餐只能喝野菜汤,随从的子弟不少人都饿倒了。孔子却乐观地唱着歌,弹着琴。他的学生子路不解,问他危境中为何还歌唱,孔子说:“。。。。。。。天寒既至,霜雪既临,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意为:正因为霜雪严寒,才让我知道了松柏在酷冷中的茂盛。今天被困于陈蔡山野的危境,对于我孔丘来说,实在是件幸运的事呢!乐观豁达的情绪感染了子路,使他也情不自禁地持着盾牌,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起舞来。
孔子逝世前七天,知道风烛将熄,而一生之志却不得实现,遂即兴唱出了他生命的终曲:
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歌中以泰山崩坍,梁柱折断,哲人死亡设喻,表达了他悲天悯人的伟大情怀。
孔子对于音乐作品的感悟、理解和表达,超乎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