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无记忆性,终究不能完全解决抗原异物侵袭的问题。
T 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有局限性。
2. MHCII类分子位于所有的有核细胞表面。
T MHC II位于有核细胞表面,MHC I 位于淋巴细胞表面。
3. MHC I类分子与外源性抗原的抗原肽结合。
F 内源性抗原结合。
4. 接受外源性APC递呈抗原的细胞是CD8+T细胞。
F CD4+T
5. TCR能识别并结合游离的蛋白质抗原。
F 只识别肽类抗原与MHC的复合体。
6. BCR 能识别与结合游离的蛋白质抗原。
T
7. BCR 只能识别与结合游离的蛋白质抗原。
F 多糖和脂类抗原也能识别。
8. 抗原异物进入机体后,不需要任何处理就能被免疫活性细胞所识别。
F APC加工递呈。
9. 只要抗原被处理成恰当的形式就能单独激活免疫活性细胞。
哎呀,这题,有歧义。不知结合载体算不算,也不知道是不是说被加工成小肽与MHC结合。
10. 内源性抗原与外源性抗原的加工途径是相同的。
F
11. 细胞免疫主要对细胞内感染发挥作用。
F 体液免疫
12. 体液免疫主要对存在于细胞外的抗原异物发挥作用。
F 体液免疫对细胞内抗原
13. CTL 细胞杀伤靶细胞受MHC限制。
T CTL产生的第一信号包括,TCR——Ag肽-MHCⅠ分子复合物识别,CD8——MHC-Ⅰ类分子识别,CD3向胞内传递第一信号。
14. TH2辅助体液免疫,TH1辅助细胞免疫。
T
15. 淋巴细胞激活普遍需要2种信号:第一激活信号和共刺激信号。
T
16. BCR对抗原的识别无MHC限制性。
T 只有TCR有MHC限制。无需APC加工递呈处理。
17.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需TH2的参与和辅助作用。
T
18. 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无需TH2的参与和辅助作用。
T
19. B细胞对TD抗原的再次应答,T, B细胞之间不再需要形成“抗原桥” ,但需形成T-B结合物;
F 抗原桥时形成TB复合物,再次应答时记忆细胞直接活化。
20. B细胞对TD抗原的再次应答,B细胞本身可作为APC,不再必需MФ充当;
T
21. BCR与抗原的结合,导致MHC-Ⅱ类分子和B7分子的表达上调,从而抗原递呈能力提高;
F
22. 当B细胞将抗原递给TH细胞时,即形成T-B结合物;
T
23. B细胞在递呈抗原的同时自身也被活化。
T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