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一种和诗叫“次韵”,用相同的体裁,相同的韵脚。比如欧阳修写过一首《木兰花》:
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
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杯深不觉琉璃滑,贪看六幺花十八。
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苏轼怀念欧阳修,写了一首《木兰花·次欧公西湖韵》: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与韩翃的《寒食》应该就是次韵之作。
刘禹锡抄袭。
no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