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在二战中的作用(要用初三历史知识解释)拜托大家了、 谢谢

要详细点的解释、好人有好报
2025-04-18 14:50:5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941年9月底,德军集中大约80个师的兵力向莫斯科发动大规模进攻。危急关头,苏联政府号召全国人民不惜一切代价坚守每一寸土地,用鲜血和生命保卫首都。11月7日,尽管德军飞机不停地对莫斯科进行空袭,但为鼓舞士气,斯大林决定按计划在红场举行盛大阅兵式。受阅部队通过红场后,直接开赴前线同德军作战。12月5日,苏军在莫斯科城下发起反攻,经过40多天的激战,终于取得了莫斯科会战的胜利,歼灭德军50多万,从而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希特勒发动的“闪击战”。

  就在进攻莫斯科的同时,德军还逼近了苏联工业重镇———列宁格勒,并于1941年9月8日切断了该市的陆上联系。希特勒以为德军很快就能攻入市区,甚至下令定了庆功宴的菜单,准备在列宁格勒犒劳德军将领。然而,在之后近900天的围困中,列宁格勒军民经受了战争、严寒和饥饿的考验,于1944月1月完全冲破了德军对该市的围困。

  1942年夏季,德军利用欧洲没有第二战场的时机,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方向向苏军发动了新的进攻,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就此拉开序幕。在6个半月内,苏德军队进行了激烈战斗,双方参战兵力达到200余万人。这次会战以德军失败而宣告结束,德军损失150万人,从而迫使希特勒转入战略防御。因此,斯大林格勒会战也就成了苏德战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性转折点。

  1943年7月至8月,苏军在库尔斯克与德军会战,双方投入的兵力达400万人。会战结束时,苏军消灭德军50余万人,击毁德军火炮3000门、坦克1500辆、飞机3700余架。从此,苏军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随后,苏军于1943年8月至12月实施了第聂伯河会战。苏军收复第聂伯河左岸时已是深秋时节。横渡冰冷刺骨的第聂伯河,考验着每一个苏联官兵。然而,苏军硬是冒着德军的枪林弹雨,突破了这道天堑。

  1944年,苏军对德军发动了10次歼灭性打击,解放了全部被占国土并进入东欧。1945年初,苏军调动150个师的兵力,在1200公里的战线上提前发动攻势。1945年4月16日,苏军出动250万兵力,开始强攻柏林。柏林是德国的心脏,德军在此集中了近100万人的兵力。经过浴血奋战,4月30日,苏联红军终于将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的屋顶。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5月8日午夜,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投降书从1945年5月9日零时开始生效。从此,5月9日成为粉碎法西斯德国的胜利日。

  苏联为什么能赢得胜利

  苏联之所以能力挽狂澜,并最终取得战争胜利,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是有苏联共产党的坚强领导。1941年6月30日,苏联成立了以斯大林为首的国防委员会,提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的口号。为理顺指挥关系,8月8日设立了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为加强党对军队的领

  导,苏共向前线派去了150万名党员和350万名共青团员。战争期间,苏共吸收了531.9万名党员。

  二是苏联人民的战斗精神。为祖国而战,每个苏联人都英勇杀敌,涌现了以马特洛索夫、卓娅为代表的一批英雄典型。据统计,战争期间,苏联军民共有1.16万余人成为“苏联英雄”,700万苏联军人荣获各种勋章和奖章。

  三是雄厚的人力物力。1941年,苏联人口约为1.8亿。战争爆发后,苏联共动员了3450万人。二战结束时,苏军总兵力达1280万人。战争期间,苏联共生产飞机13.41万架、坦克10.28万辆、火炮和迫击炮82.52万门。

  四是拥有先进的作战理论。苏军军事理论家早就提出了大纵深作战理论。战争期间,苏军成功解决了组织与实施宽正面、大纵深的战略进攻等一系列军事问题,保证了卫国战争的胜利。此外,苏军还涌现出了以朱可夫元帅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统帅和将领。

  五是广阔的疆域为苏联抵抗德军侵略提供了战略纵深。苏联陆地面积为2227.4万平方公里,地跨11个时区。二战初期,虽然德军很快占领了欧洲各国,但却无法一口吞下庞大的苏联。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苏联政府仍控制着2/3以上的国土。此外,严寒的天气也帮助了苏联。莫斯科的严寒,让德军和1812年入侵沙俄的拿破仑军队一样,在莫斯科城下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苏联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苏联卫国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期间,苏军共歼灭德军607个师,盟军只歼灭了德军176个师。盟军实施的包括诺曼底登陆在内的各大战役均无法与苏德战争相提并论。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德双方共有1.3万辆坦克投入交战,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交战。在第聂伯河会战中,苏军共动用了400多万人,从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全面出击。

  为赢得这场战争,苏联人民遭受了惨重的伤亡。据统计,苏联共有2700万人死亡,其中1800多万为平民,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员伤亡。战争还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苏联共有1710座城市、7万多个村镇和31850个工业企业全部或部分被毁。

  二战令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战前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被彻底打垮,英国和法国也大伤元气。苏联经受了战火的洗礼,社会主义阵营由此形成。

  二战对俄罗斯民族的影响

  斗转星移,“5·9胜利日”已成为俄罗斯人心中最值得骄傲和缅怀的事情。可以说,卫国战争造就了俄罗斯的民族性格,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俄罗斯人。直到现在,俄民族特有的领土观仍是“国土越大越安全”。

  如今,在俄罗斯的每个角落,仍能发现二战的影子。战争改变了俄罗斯城镇的建筑格局,无论走到哪里,城镇中最主要的地方一定会有二战纪念碑和长明火,一定会有胜利广场和战争博物馆。同样,不论在乡村还是城市,每逢重要活动,人们都会看到胸佩军功章的老战士。

回答2:

苏联卫国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期间,苏军共歼灭 德军607个师,盟军只歼灭了德军176个师苏联红军在二战中承担大部分的战争压力,消耗掉纳粹德国和仆从国军队数百万人!每十个苏联人就有一个牺牲!。盟军实施的包括诺曼底登陆在内的 各大战役均无法与苏德战争相提并论。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德双方共有1.3 万辆坦克投入交战,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交战。在第聂伯河会战中, 苏军共动用了400多万人,从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全面出击。
为赢得这场战争,苏联人民遭受了惨重的伤亡。据统计,苏联共有2700万 人死亡,其中1800多万为平民,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员伤亡。战争还给苏联带 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苏联共有1710座城市、7万多个村镇和31850个工业企业 全部或部分被毁。

苏联军队在抵抗法西斯的战争中,起到了中流抵柱的作用.

  第一,在二战中,苏联军队牵制了大量德军的力量,从而给盟军在其它战场上减轻了压力.从德军在苏德战争中投入的兵力就可见一斑,战争初期,按照希特勒下达的"巴巴罗莎"计划,对苏联使用闪电战,计划用6周到2个月之内结束战争,最迟不得超过1941年圣诞节.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德国及其仆国就投入190个师550万兵力,3700辆坦克,4900多架飞机,47000门各类火炮,193艘舰艇;苏联虽然在闪电战中吃了大亏,但是苏联不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希特勒的闪电战在苏德战场上失灵了,希特勒不甘心,又调集了大量的军队投入战争,进攻基辅,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等;如果不是苏联牵制了大量的德军,这些德军如果用在盟军战场上,恐怕盟军早就挺不住了,那二战的历史可能就要重写了.希特勒明显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低估了苏联的实力,低估了苏联军队的战斗力,他以为苏联也象东欧那些小国一样,一下就能被打垮,这次他的闪电战在苏军面前彻底失灵了。

  第二,在二战中,苏联军队不仅牵制了大量德军,而且也消灭了大量德军的有生力量,致使战争的格局从德国的进攻转为防御,扭转了战场局势;苏联人为了保卫他们的家乡,反对一个把他们的土地变成血海的敌人而进行了顽强抵抗,使德军遭到了重大损失,甚至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这就是正义的力量.在战场上苏军将士表现的英勇无畏,我举一个例子就能说明:苏军第316步兵师的一个战斗小组在杜波塞科沃附近坚守一个通往莫斯科的公路道口.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击毁了德军18辆坦克,击毙德军数十人,自己也只剩下28人.指导员克罗奇科夫激励战士说:"俄国虽大,但已无处可退,后面就是莫斯科!"最后,28名战士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克罗奇科夫拿着一捆手榴弹扑向德军,炸毁了一辆德军坦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苏军是多么的勇敢多么的顽强,在这样的军队面前,德军能不付出惨痛的代价吗?经过两年半的战斗,到1943年底,苏德战场上的力量对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苏军总兵力已发展到630多万人,而德军及其仆国兵力只有490万人,苏军作战部队人数超过敌军30%,坦克大炮超过敌军70%,飞机超过敌军170%.显然,苏军此时已占压倒性优势,战胜德国已是胜券在握了.于是斯大林抓住有利时机,从1944年初开始连续发动了10次重大战役,给德军以毁灭性的打击,至1945年1月底,苏军打到了奥得河边,距德国首都柏林只有60公里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德军的大部分有生力量是被苏军消灭的。

  第三,在二战中,苏联军队不仅在欧洲战场上抗击希特勒,而且还在远东抗击着日本,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根据在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上与美英盟国达成的协议,苏联在结束欧洲战役之后,立即投入了对日本的作战.1945年5月,苏联从西线调动了大批部队开赴远东地区,到1945年8月初苏联在远东的总兵力已达131个师117个旅共174万人,装备5170多架飞机52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远东战役中,苏军共击毙日军80000多人,缴获坦克686辆,飞机861架,大炮和迫击炮4300门.给日本关东军和驻朝日军以毁灭性打击。

回答3:

以广阔疆域做缓冲带 以城市废墟做碉垒 以落后的且多由雨雪导致泥泞的道路系统为羁绊
大量牵制德军兵力 消耗德军军事资源 其代价是人口锐减 其影响至今仍存在
从有形的角度看 苏联歼灭德国法西斯大半兵力 解放了东欧许多被法西斯侵占的国家和地区
从无形角度来看 苏联最先严重打击德国法西斯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前 德军几乎没有吃过什么亏 大量歼灭俘虏德军 甚至俘获其元帅
其后的十次反击作战 更是导致法西斯统治层内部的骚动 将领们甚至秘密实施刺杀希特勒的行动
虽然在美英实施霸王计划 登录诺曼底前 苏联独自扫平德国已是时间问题 但斯大林还是急于敦促英美开辟第二战场
就如同早期苏联战略收缩 德军战线延长超负荷延长一样 如没有美英开辟第二战场 攻入德国的苏军一样会重演如当年入侵苏联的德军一样的尴尬戏码
兴许会再度上演一场莱茵河旁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德军有足够的能力这样做 阿登反击战就证明德国上有相当的实力

回答4:

苏联在欧洲战场承担了主要的战争任务,打击了德国法西斯绝大部分力量,在结束欧洲战场的战争后,又对日宣战,帮助中国打击在东北的关东军,为二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回答5:

改变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成为世界反法西斯重要力量!牵制了德国军队 给英国解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