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3部第一部 01 玛丝洛娃被押出庭受审 02 玛丝洛娃的身世 03 聂赫留朵夫公爵的早晨 04 他去法庭途中思考婚事 05 在陪审员议事室 06 几名法官。副检察官勃列威。在法院走廊里 07 点名核对陪审员,陪审员进入法庭。法庭景象。法官玛特维 08 几名被告。例行的审讯程序。宣誓。司祭介绍。选举首席陪审员。庭长向陪审员讲话 09 审讯被告。聂赫留朵夫认出卡秋莎。宣读起诉书。被告们的表现 10 起诉书 11 审讯被告。审讯暂停 12 聂赫留朵夫第一次来到姑妈家。当时他对卡秋莎的态度 13 三年后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来到姑妈家 14 第二次见面卡秋莎给聂赫留朵夫的印象 15 复活节晨祷。晨祷给聂赫留朵夫的印象 16 第二天。聂赫留朵夫对卡秋莎的情欲。兽性的胜利 17 聂赫留朵夫诱奸卡秋莎 18 申包克的来临。他同聂赫留朵夫一起参战。聂赫留朵夫忘记卡秋莎。战后他访问姑妈,得知卡秋莎的不幸消息 19 法庭继续审讯。审问证人 20 宣读验尸报告。陪审员察看物证 21 公诉人发言。律师进行辩护。副检察官反驳。被告最后发言 22 庭长做总结发言。聂赫留朵夫的内心活动 23 陪审员们开会。他们争论玛丝洛娃的犯罪问题。陪审员们的答案。他们回到法庭。法官退庭讨论判决 24 庭长宣读判决。聂赫留朵夫跟庭长谈话 25 聂赫留朵夫同律师谈话 26 柯察金的午餐 27 在柯察金夫人的客厅里 28 聂赫留朵夫回家。“灵魂的净化” 29 玛丝洛娃回到牢房 30 女牢和女犯 31 女犯们对玛丝洛娃判决的态度 32 玛丝洛娃讲述法庭上和监狱里男人对她的态度。女犯们的争吵 33 聂赫留朵夫决定同玛丝洛娃结婚。聂赫留朵夫同阿格拉斐娜推心置腹的谈话 34 审讯第二天。一个小伙子被告 35 聂赫留朵夫要求检察官同玛丝洛娃见面。聂赫留朵夫拒绝再参加审讯 36 聂赫留朵夫去解犯监狱探监不成。在典狱长家里。聂赫留朵夫回家。记日记 37 玛丝洛娃在判决后的沉思。回忆她在车站上见到聂赫留朵夫一面的那个夜晚 38 集合去监狱教堂做礼拜 39 礼拜 40 教堂里人们对礼拜的态度 41 聂赫留朵夫第二次去监狱。在监狱门口等待。男监探望室 42 女监探望室 43 聂赫留朵夫同卡秋莎见面 44 玛丝洛娃的人生观 45 聂赫留朵夫想改变生活方式。聂赫留朵夫在律师家里。为玛丝洛娃案提出上诉。律师的妻子 46 囚犯谈论两名男犯受笞刑 47 聂赫留朵夫在监狱走廊里等待探监。他同典狱长谈话。在办公室里第二次见到玛丝洛娃 48 卡秋莎为明肖夫母子求情。玛丝洛娃痛斥聂赫留朵夫,坚决拒绝同他结婚 49 聂赫留朵夫会见玛丝洛娃后的印象。薇拉的信。聂赫留朵夫回忆同她认识的经过。回忆那次的打猎 50 聂赫留朵夫初访玛斯连尼科夫。获准在监狱办公室跟卡秋莎和薇拉见面 51 聂赫留朵夫来到典狱长家。不准探望玛丝洛娃 52 聂赫留朵夫从牢房小洞里看见的景象。在明肖夫的牢房里 53 在监狱走廊里。因没有身份证而被囚禁的人们的要求 54 在监狱办公室里。同政治犯见面 55 政治犯薇拉·谢基尼娜的革命经历 56 政治犯同亲人分别 57 聂赫留朵夫在律师办公室。再次访问玛斯连尼科夫。玛斯连尼科夫夫人的会客日 58 聂赫留朵夫同玛斯连尼科夫谈正经事。准许玛丝洛娃调到医院工作 59 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探望玛丝洛娃后心情的变化。第三次探望。玛丝洛娃向狱友讲述这次见面的情况 第二部 01 聂赫留朵夫来到库兹明斯科耶。聂赫留朵夫决定把土地分给农民。他的思想斗争 02 聂赫留朵夫跟农民谈话。土地低价租给农民。聂赫留朵夫和农民都不满足 03 聂赫留朵夫来到姑妈让他继承的庄园 04 聂赫留朵夫在乡下目睹农民的贫穷 05 聂赫留朵夫在卡秋莎的姨妈家。姨妈讲卡秋莎和她孩子的事 06 聂赫留朵夫回到自己的庄园。两个农妇同管家争吵。聂赫留朵夫思考土地私有制使农民遭殃。他同管家谈论把土 地交给农民 07 聂赫留朵夫根据亨利·乔治原理同农民商量土地问题没有取得成功 08 失眠之夜。聂赫留朵夫的回忆和沉思 09 聂赫留朵夫同农民代表谈话。他讲解亨利·乔治的方案。农民同意他的建议。一张旧照片 10 聂赫留朵夫回城。遇见申包克 11 聂赫留朵夫访问律师。律师对教派信徒案的看法 12 聂赫留朵夫去监狱路上同马车夫谈话 13 聂赫留朵夫到监狱医院看望卡秋莎。卡秋莎任助理护士。照片引起卡秋莎的回忆和感伤 14 聂赫留朵夫来到彼得堡。他在姨妈察尔斯基伯爵夫人家里 15 察尔斯基伯爵。为舒斯托娃案走访玛丽爱特 16 聂赫留朵夫在枢密院办公室。在枢密官沃尔夫家里 17 察尔斯基家的晚餐。大家谈到决斗。基泽维尔的讲道 18 律师的来访。玛丽爱特的信。聂赫留朵夫在沃罗比约夫男爵家 19 彼得罗巴夫洛夫斯克要塞司令。关亡。聂赫留朵夫同要塞司令谈论政治犯 20 聂赫留朵夫在枢密院。枢密官们 21 报纸诽谤案。审理玛丝洛娃上诉和驳回此案 22 聂赫留朵夫同副检察官谢列宁的谈话 23 谢列宁简历 24 聂赫留朵夫回到姨妈家。在姨妈家跟玛丽爱特相遇。聂赫留朵夫受诱惑和思想斗争 25 聂赫留朵夫在舒斯托娃家 26 舒斯托娃的姨妈讲述她的被捕 27 宫廷侍从武官鲍加狄廖夫。聂赫留朵夫在托波罗夫家 28 聂赫留朵夫在戏院玛丽爱特的包厢里。聂赫留朵夫晚上散步和沉思 29 聂赫留朵夫回到莫斯科。玛丝洛娃从医院调回监狱的消息。聂赫留朵夫听到这消息后的反应。在监狱办公室里会 见卡秋莎。卡秋莎同医士“调情”真相 30 聂赫留朵夫要办的几件事。研究犯罪和刑事法庭问题 31 聂赫留朵夫的姐姐娜塔丽雅 32 聂赫留朵夫同姐姐见面。他跟姐夫争论法院审判和土地私有制问题 33 继续争论法院审判 34 聂赫留朵夫准备行装。翻阅日记。押解犯人到火车站 35 囚犯列队经过城市。遇见一辆豪华的马车 36 聂赫留朵夫在小饭店里。后悔跟姐夫争吵。一名犯人中暑 37 聂赫留朵夫在警察分局。一个犯人的死。一个疯子。第二起犯人死亡事件 38 在下城火车站。犯人车厢。聂赫留朵夫跟玛丝洛娃和其他女犯谈话。火车出发 39 柯察金家一伙人。聂赫留朵夫在火车开行前同姐姐见面。聂赫留朵夫出发 40 聂赫留朵夫在火车小平台上想到囚犯的死。雷鸣和暴雨 41 在车厢里。三等车乘客。塔拉斯讲他的悲剧 42 中途停车。柯察金一家人下车。一群工人。 第三部 01 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途中的处境。旅途中的一个早晨 02 军官迫害犯人。犯人们的怨声。谢基尼娜和西蒙松的干涉 03 卡秋莎同一起流放的政治犯的关系。谢基尼娜 04 西蒙松对卡秋莎的态度和对她的影响 05 卡秋莎同政治犯接触后发生的变化。聂赫留朵夫对卡秋莎新的感情。聂赫留朵夫接近政治犯前后态度的转变 06 克雷里卓夫。他讲述洛靖斯基和罗卓夫斯基被处绞刑的事 07 晚上在半途一个旅站门口 08 聂赫留朵夫在押解官的房间里 09 旅站上的牢房。刑事犯的居住条件 10 玛卡尔的要求。他的经历 11 聂赫留朵夫在政治犯房间里 12 平民革命家纳巴托夫和玛尔凯 13 男女政治犯之间的关系。格拉别茨和艾米丽雅 14 政治犯争论人民的问题 15 诺伏德伏罗夫 16 晚上点名。西蒙松告诉聂赫留朵夫他想同卡秋莎结婚 17 西蒙松宣布后聂赫留朵夫的心情。聂赫留朵夫跟卡秋莎谈话 18 革命家彼特林和涅维罗夫的消息在政治犯牢房里引起的激动。克雷里卓夫的激动。刑事犯睡觉的景象 19 聂赫留朵夫回到客店。他在目睹监狱里种种罪恶后作出的结论 20 聂赫留朵夫乘车追赶那批犯人。犯人们赶路。垂死的克雷里卓夫。摆渡 21 渡船上的谈话。流浪的怪老头 22 聂赫留朵夫来到外省的一个城市。访问地方长官。为玛丝洛娃和克雷里卓夫求情 23 聂赫留朵夫在邮政局。谢列宁回信玛丝洛娃告御状减刑。典狱长拒绝聂赫留朵夫探监 24 地方长官家的宴会。客人们。聂赫留朵夫在地方长官家的情绪 25 聂赫留朵夫跟英国人一起探监。聂赫留朵夫跟卡秋莎最后一次谈话 26 参观刑事犯牢房。英国人分发福音书 27 在流放犯牢房里遇见流浪的怪老头。怪老头的反政府言论。停尸室。克雷里卓夫的尸体。聂赫留朵夫由克雷里卓 夫的死引起的感想 28 聂赫留朵夫内心的激动。他读福音书。清醒。聂赫留朵夫在新生活的门口
《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原计划创作四部,但只创作了三部。本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内容简介】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聂赫留朵夫公爵一次偶然的机会作为陪审员参加审理一个毒死人的命案。不料,从妓女玛丝洛娃具有特色的眼神中认出原来她是他青年时代热恋过的卡秋莎。于是往象一幕幕展现在聂赫留朵夫眼前:当时他还是一个大学生,暑期住在姑妈的庄园里写论文。他善良,热情,充满理想,热衷于西方进步思想,并爱上了姑妈家的养女兼婢女卡秋莎。他们一起玩耍谈天,感情纯洁无瑕。三年后,聂赫留朵夫大学毕业,进了近卫军团,路过姑妈庄园,再次见到了卡秋莎。在复活节的庄严气氛中,他看着身穿雪白连衣裙的卡秋莎的苗条身材,她那泛起红晕的脸蛋和那双略带斜眼的乌黑发亮的眼睛,再次体验了纯洁的爱情之乐。但是,这以后,世俗观念和情欲占了上风,在临行前他占有了卡秋莎,并抛弃了她。后来听说她堕落了,也就彻底把她忘却。他意识到自己的罪过,良心受到谴责,但又怕被玛丝洛娃认出当场出丑,内心非常紧张,思绪纷乱。其他法官、陪审员也都心不在焉,空发议论,结果错判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等聂赫留朵夫搞清楚他们失职造成的后果,看到玛丝洛娃被宣判后失声痛哭、大呼冤枉的惨状,他决心找庭长、律师设法补救。律师告诉他应该上诉。
聂赫留朵夫怀着复杂激动的心情按约去米西(被认为是他的未婚妻)家赴宴。本来这里的豪华气派和高雅氛围常常使他感到安逸舒适。但今天他仿佛看透了每个人的本质,觉得样样可厌:柯尔查庚将军粗鲁得意;米西急于嫁人;公爵夫人装腔作势。他借故提前辞别。
回到家中他开始反省,进行“灵魂净化”,发现他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是“又可耻,又可憎”。母亲生前的行为;他和贵族长妻子的暖昧关系;他反对土地私有,却又继承母亲的田庄以供挥霍;这一切都是在对卡秋莎犯下罪行以后发生的。他决定改变全部生活,第二天就向管家宣布:收拾好东西,辞退仆役,搬出这座大房子。
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很惊奇,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几句,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卢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第二次聂赫留朵夫又去探监并表示要赎罪,甚至要和她结婚。这时卡秋莎发出了悲愤的指责:“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后来聂赫留朵夫帮助她的狱友,改善她的处境,她也戒烟戒酒,努力学好。
聂赫留朵夫分散土地,奔走于彼得堡上层,结果上诉仍被驳回,他只好向皇帝请愿,立即回莫斯科准备随卡秋莎去西伯利亚。途中卡秋莎深受政治犯高尚情操的感染,原谅了聂赫留朵夫,为了他的幸福,同意与尊重她体贴她的西蒙松结合。聂赫留朵夫也从《圣经》中得到“人不但不可恨仇敌,而要爱仇敌。”的启示。
【创作背景】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他积极地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作者参加1891至1892年的赈灾工作,体会农民与地主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
托尔斯泰在相继完成了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之后,进入晚年的他世界观发生了根本转交,他的艺术批判力量达到了高峰,达到了“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清醒现实主义”。这无疑是他艺术探索的结果,同时更是他精神探索的结果。以广大农民的眼光观察俄国现实生活,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这是他晚期创作巨大批判力量的主要源泉。这在他的各种作品中,特别是长篇小说《复活》中表现得最鲜明、也最为突出。
作为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节的基础是真实的案件。小说写于1889至1899年,素材是检察官柯尼为他提供的一件真人真事:一个贵族青年引诱了他姑母的婢女。婢女怀孕后被赶出家门,后来当了妓女,因被指控偷钱而遭受审判。这个贵族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席法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过的女人,深受良心的谴责。他向法官申请准许自己同她结婚,以赎问罪过,不幸婢女在狱中死于斑疹伤寒。托尔斯泰以这个故事为主线,用了10年时间,六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部不朽的名著。
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一共分为**三部**。第一部主要讲述了玛丝洛娃被诬陷为杀人犯,在法庭上与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意外相遇。第二部和第三部则讲述了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后,希望赎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