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严格来说不对,或者说不准确。应该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原子的氧化性越强”,而不是“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气态原子的氧化性仅取决于其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而单质的氧化性还要取决于组成单质分子的共价键的强度。O元素的非金属性比Cl强,但是O2的氧化性不如Cl2。
2、对于相同的还原剂,在没有特殊的条件(如某些特殊的选择性催化剂等)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反应就越优先发生。这个高中阶段还无法从理论上进行解释,只要记住一条规律就行:化学反应不做无用功!举个例子,用Cl2和Br2去氧化过量的I-,一定是Cl2先氧化I-,当Cl2全部反应后,才轮到Br2去氧化I-。因为即使Br2先氧化I-,生成I2和Br-,产物之一的Br-仍然要被Cl2氧化为Br2,这就相当于一个无用功。而化学反应是不做无用功的,那是对能量的浪费。
3、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对于金属之间或非金属之间的置换,所谓“前换后”是指活动性强的金属/非金属单质可以置换出活动性若的金属/非金属。这是由于通常的化学反应是倾向于能量较低的方向进行的。以非金属之间的置换,如Cl2与Br-举例,反应为Cl2 + 2Br- = 2Cl- + Br2,反应物相对于生成物的能量高(氧化/还原性越强,通常能量越高,而Cl2的氧化性强于Br2,Br-的还原性强于Cl-),所以正反应会自发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