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深宫里,无由得进出。提诗花叶上,寄无收留人

什么意思
2025-04-08 05:54:0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红叶题诗
东都洛阳的城市建设规模、皇宫的豪华高大程度都远不及西京长安,但洛阳的好处在于它有条洛水河,河水穿城而过,它的支流流进皇宫,弯弯曲曲在御花园里绕圈子,不仅为皇宫增添了许多迷人的景色,也为宫墙内外增添了许多迷人的故事。最迷人的莫过于书生于佑的爱情故事了。
一天傍晚,进京赶考的青年书生于佑在御河边散步,洗手时拾得一片写有诗句的桐叶。诗曰:
一入深宫里,
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
寄与有情人。
于佑是个风流浪漫小有名气的诗人,他估计这诗一定是位长期幽闭深宫的佳丽所写。诗人总是爱幻想的,他想象她的美丽,她的风韵,她的才情,想着想着,不能自己,便大胆地和诗一首,也写在桐叶上,把它放在御河上游,使其流入宫中。诗曰:
莺啼柳絮飞,
佳人断肠时。
叶上写红怨,
题诗寄与谁?
放了诗叶,于佑有空就到下游御河边徘徊,盼望那位不知名佳丽的回音。回音果然被他盼到了,大概十多天后,于佑在御河边拾到一张题有诗句的桐叶,上
面写道:
一叶题诗出禁城,
谁人酬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
荡漾乘春取次行。
读了这首诗后,于佑一片痴情地在御河边转游,他盼望还有什么奇迹出现。奇迹果然又被他盼望到了。

那年,禁宫中开销出数十名宫女,“使各适人”。其中一郝姓女子因无家可归,便暂住格阳同姓郝冰家。于佑因被红叶诗相思所苦,连年考场失利,也依附在郝冰家。郝冰见二人才貌相当,便从中撮合,使他们成了夫妻。
婚后,于佑偶然发现郝氏珍藏的一片题诗桐叶,正是自己当年从御河上游放下的那片,便取出自己珍藏的两张示与郝氏,郝氏一见便认出是自己所写。两人面对诗叶感慨万端,从此夫妻倍加恩爱。
还有:
《云溪友议》中就记载着这么一片美丽的题诗红叶。
相传在唐宣宗年间,也是在这个季节,书生卢渥进京应考,在皇宫墙外的水沟中,捡到了一片红叶。叶上有绝句一首,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情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卢渥把这片奇叶置于巾箱,很是珍藏。
更为神奇的是,后来唐宣宗遣宫女外嫁。而当时在范阳任职的卢渥,娶到的妻子,正好就是这位当时在红叶上题诗的宫女!难怪当他的妻子后来看到这片红叶时,感慨而幽怨地说道:“当时偶题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他们的红叶故事,让后人惊慕不已。
红叶题诗做良媒,并成就了一桩金玉良缘,这也实在是太完美了。其实,这个故事并不太可信,大有杜撰之嫌。翻翻古书,故事的原型就没有这么圆满。《太平广记》中的《顾况》,写的就是这个有点类似的故事。
有一次,中唐诗人顾况和几个诗友,在东都洛阳的宫苑中游玩,在流水中拾起一片大梧桐叶,上面有题诗:
一入深宫里,
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
寄于有情人。
顾况也是一个性情中人,第二天就跑到流水的上游,也找了一片大梧桐叶,书一诗于叶上:
愁见莺啼柳絮飞,
上阳宫女断肠时。
君恩不禁东流水,
叶上题诗寄与谁?
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十多天后,有人在东苑寻春时,又从水中捞起一片题诗的树叶,便送与顾况。叶上写道:
一叶题诗出禁城,
谁人愁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
荡漾乘风取次行。
在这个故事中,宫女并没有寻到机会外嫁,顾况也没有娶到这位才女为妻,留下的或许就是一段梦中情缘。但我想,这随着梧桐落叶而流出来的诗笺,更是一个诗坛佳话,让人回味无穷。
第三种说法:
在中国唐朝的某个秋天早上,枫树都红了。
大学士于佑在皇城外的御河旁徘徊,看着满眼红叶,想起宫里也住着许多如枫叶般红艳醉人的女子。
于佑尚未娶亲,想起这些也是自然的事。他随手在御河水面上拾起一面漂过的红叶,怎料上面竟写了几行清秀的字: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红叶谢,好去到人间。”
于佑如获至宝,也到附近找了一面落叶,回了两句诗:
“......曾闻叶上红怨题,叶上诗题寄于谁?”
他把红叶送到御河,让它流回宫中。
不久,唐僖宗放出后宫侍女三千,让她们回到民间婚配。于佑娶了一名叫韩翠萍的宫女,花烛之夜,他想起御河漂叶之事,便心血来潮将自己拾得一叶取出,问翠萍可认得是宫中谁人手笔。
翠萍也取出一叶,正是当年于佑的亲笔题诗......

回答2:

不知楼主是否是从<千家诗>上看来的.
这诗来源于唐朝一个宫女,在深宫中无法得到人身自由,就在一片红叶上写了这样的诗:流水何太急!~深宫竟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这片叶子顺着宫里的一条流水流到了宫外,被一个叫卢渥的人发现了.
这首诗表现了宫女在深宫里孤独寂寞,向往人间的感情.

回答3:

古代宫女在宫中无法出去,将诗写在花叶上,随流过宫中的小河漂出,希望有一些侍卫或者别的人拾到,或许可以要求将其带出深宫。

回答4:

哈~无巧不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