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诗经》中《伯兮》的翻译及理解

越详细越好
2025-04-03 16:41:2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伯 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注释]

  1、伯:或是男子的表子。女子也可以叫她的爱人为“伯”、“叔”。“朅(怯qiè)”:见《硕人》篇注。

  2、桀(杰jié):本义是特立貌,引申为英杰。

  3、殳(殊shū):兵器名,杖类,长一丈二尺,用竹制成。

  4、前驱:在前导引。

  5、蓬:草名。蓬草一干分枝以数十记,枝上生稚枝,密排细叶。枝后往往在近根处折断,遇风就被卷起飞旋,所以叫“飞蓬”。这句是以飞蓬比头发散乱。

  6、膏沐:指润发的油。

  7、适(迪dí):悦。谁适为容:言修饰容貌为了取悦谁呢?

  8、杲杲(搞gǎo):明貌。以上两句言盼望下雨时心想:下雨吧!下雨吧!而太阳偏又出现,比喻盼望丈夫回家而丈夫偏不回来。

  9、愿言:犹“愿然”,沉思貌。

  10、疾:犹“痛”。甘心首疾:言虽头痛也是心甘情愿的。

  11、谖(宣xuān):忘。谖草:是假想的令人善忘之草。后人因为“谖”和“萱”同音,便称萱草为忘忧草。

  12、树:动词,种植。背:古文和“北”同字。这里“背”指北堂,或称后庭,就是后房的北阶下。以上二句是说世上哪有谖草让我种在北堂呢?也就是说要想忘了心上的事是不可能的。

  13、痗(妹mèi,又音悔huǐ):病,忧伤。

  [余冠英今译]

  我的哥啊多英勇,在咱卫国数英雄。我哥手上拿殳杖,为王打仗做先锋。

  打从我哥东方去,我的头发乱蓬蓬。香油香膏哪缺少,叫我为谁来美容!

  好像天天盼下雨,天天太阳像火盆。一心只把哥来想,头痛难忍又何妨?

  哪儿去找忘忧草?为我移到北堂栽。一心只把哥来想,病到心头化不开。

回答2:

伯兮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
  【题目】:伯兮
  【内容】:《伯兮》是
一首思念的诗,描写
一妇女对久役于外的
丈夫的思念,反映了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伯兮朅[1]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2]。
  【注释】:
[1]:音切,英武高大殳:音书,竹制兵器杲:音稿,明亮的样子谖草:萱草,忘忧草
[2]:音妹,忧思成病
  伯:女子对丈夫的称呼
  朅:勇武
  桀:通“杰”,杰出的人
  殳:古代杖类兵器
  膏沐:发油与洗发水
  适:悦
  容:打扮
  杲杲:日出明亮貌
  愿言:思念的样子
  甘心首疾:形容思念的深切
  焉:何
  言:动词词头,一说是
代词“我”
  树:种
  背:北堂,即后堂
  痗:病
  【翻译】:
  伯啊,伯啊,你真是我们国家最魁梧英勇的壮士了,你手持着兵器殳,作为王的勇士,冲锋陷阵,是军中的先锋官。自从你随着东征的队伍出发,离开家,我就日夜思念,头发乱了也没心思理,更没有心思擦脂抹粉——我打扮好了给谁看啊?下雨吧,下雨吧,可偏偏又出了太阳,总是事与愿违。我情愿想你想得头疼,只希望我的思念能换回你的归来。树荫之下生长的忘忧草,能够消除掉记忆的痛苦,(我佩戴了忘忧草,却仍不能忘记你)我甘愿相思成病,只希望你能够快些回来。(只要你能回来,我情愿头疼心碎。)
  【赏析】:
  《伯兮》描写在家思妇想念出外远征的丈夫,表达了无法忍受的强烈情感。师首先想象丈夫在外“为王前驱”的英武形象,生动浮现在脑海中,这激起刻苦铭心的思念,连打扮也无心了,思念的深沉和强烈,有如久旱渴雨。而且,这种思念之强,简直叫人无法忍受,她干脆寄托在北堂下种植的忘忧草,来消解这种沉重的思念。一层深似一层,而又层层变换抒写的方式,正是《伯兮》的特点。
  【作者小传】:
  《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风”是地方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回答3: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