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小简历
易中天,籍贯湖南长沙,1947年生。1965年,高中毕业的易中天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插队,后来考取武汉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易中天长期从事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于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均有涉猎。作品有《闲话中国人》、《读城记》、《品人录》等随笔体学术著作,还写了诸多杂文。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风云变幻的历史通过无厘头方式评说《汉代风云人物》热播后又与《百年讲坛》签约一年以史实为基础———
“韩信是待业青年”、“喏,相当于现在的ok”、“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你听过这样的历史课吗?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就是用这种手法将西汉前期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有趣地表达出来。易中天主讲的《汉代风云人物》也由此成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的一档超人气节目。
近日,易中天又和《百家讲坛》签约,讲一年的“三国”,而今天中午,易中天品三国之《真假曹操》已经与“观众”见面,记者为此专访了易中天。
计划在电视上讲一年“三国”
讲座热播牵手央视
作为厦门大学文学院的教授,易中天以研究汉代历史见长,《汉代风云人物》在央视热播后,为何又要开讲一年“三国”?在采访中,易中天对记者道出了其中原委:“《汉代风云人物》热播后,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负责人曾来到我家,非常希望我能再次到央视开讲座,于是我就接受了邀请,最终计划在央视讲一年的‘三国’。”
未播先热引发出版界争夺战
演讲稿成了香饽饽
在采访中,易中天透露,他已经搁下所有的工作,专门准备“三国”的演讲稿。目前,节目已经录了十几集,而易中天已经完成了50集当中几乎一半的讲稿,但讲稿还未完成,争夺大战已经开始。
据易中天透露,当易中天和《百家讲坛》签约,准备再讲一年“三国”的消息传出后,出版界便展开“三国讲稿”争夺大战,各家出版单位纷纷开出优厚条件,高起印数签约,目前已被炒至首印10万册起拍。
从新的角度来看待这段历史
还原史实做到妙说
在采访中,易中天一直在强调,他此次的讲座力图还原史实,而且不讲《三国演义》,也不讲《三国志》,而是要妙说“三国”。
易中天解释道:“最常规的是‘正说’,比如《三国志》和《大唐西域记》,公信性虽比较强,但读来枯涩乏味;最流行的是‘戏说’,比如《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但其中想象成分过多。”
“真实的不好看,好看的不真实,因此要有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妙说’。所谓‘妙说’,就是历史其里,文学其表,既有历史真相,又有文学趣味。”易中天说。
为调动观众兴趣选择“趣说”
加点无厘头很必要
“很幽默,常常引人发笑。”很多观众这样评价易中天的讲座。同时,也有人认为易中天这种讲述历史的方式是在“戏说”历史。
易中天似乎很不满意这种说法,他说:“我哪里‘戏说’了!‘戏说’是一种游戏,讲的故事都是莫须有的,都是编出来的。而我所讲的东西全部有历史根据,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我把我的演讲风格分成三个境界:其一为‘正说’,也就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其二为‘趣说’,为了达到这个境界,我会加进去一些无厘头的搞笑语言,有时无厘头是必要的,能极大调动观众的听讲兴趣;其三为‘妙说’,也就是在前两说的基础上对历史进行分析,给观众以启迪,这是最高的境界。”易中天说。
讲坛下的易中天
听着有趣做来乏味
易中天介绍自己,他不是科班出身,不受历史研究套路的束缚,过去的生活经历让他更明白老百姓需要什么、想看什么。所以他想用尽可能直白的文字、现场感的表演,将历史的本来面目通俗地讲出来。
虽然听着有趣,但在谈到自己平时的研究时,易中天表示,“是很枯燥乏味的”。易中天说:“长时间坐在桌子前,不是看书就是写作,很乏味,但是在电视上讲出来,观众肯定看得有意思。”经常看帖从不回帖
“超女”的歌迷自称“凉粉”、“玉米”,年近60的“超级教授”易中天也有一批忠实的拥趸者,他们自称“意粉”、“乙醚”,还自发地在百度贴吧里为偶像建起了一个“易中天吧”。谈到自己的“粉丝”,易中天说:“我和‘意粉’没有过什么交流,我常会去百度里看看帖子,如果有中肯的建议,我也会加以考虑,但是我看帖子从不回帖,因为我怕别人知道我的IP地址。”易中天笑了起来。
观点交锋
被批评讲历史态度不严肃
“大话三国”惹争议
就在易中天评说“三国”越来越热的时候,对其这种评说历史的方式,学术界也有不同的声音。
在持不同态度的意见中,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梁永安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易教授应该保持一个起码的严肃态度,学者讲课像周星驰那样插科打诨是不合适的。”易中天回应讲历史不能像做八股文
对此争议,易中天认为历史应该是鲜活的,不能像做八股文那样死板地面对历史,而必须要有“史感”,感受历史的血肉和肌理,其次才谈得上研究。
纸上开讲
易中天认为在“三国”的历史上,很多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他还有一句口号:“诸葛亮是人不是神,曹操是人不是鬼。周瑜不是小心眼,刘备不是窝囊废。”
诸葛亮是个大帅哥
易中天说:“历史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作为学者,我自然看重第一种。‘三国’的文学形象深入人心,是因为《三国演义》写得很生动。”
“例如诸葛亮,《三国演义》将他写成一个穿道袍、摇羽扇的神仙式人物,但事实上,他出道时才26岁,1.84米的高个,不可能是一个一嘴长须的老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大帅哥嘛!所以我觉得,只要展现历史富有人性的一面,把英雄看成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同样能得到观众共鸣。”易中天说。
“借东风”没有的事
在“三国”的历史上,其实借东风一事是根本没有的,诸葛亮也没有草船借箭和三气周瑜什么的。
赤壁之战的时候诸葛亮确实去过东吴,只是去送信,信送到了就回来了,火烧博望坡和火烧新野也都是刘备指挥的,至于空城退司马和七星续命也是虚构的,诸葛亮根本就不是传说中的那么厉害。
火烧赤壁安错功臣
“在火烧赤壁中,其实鲁肃是起了大作用的,而不是《三国演义》当中的那样,诸葛亮起了关键作用。”易中天说,“在真正的‘三国’历史上,其实是鲁肃说服了孙权和刘备联盟,而《三国演义》里却把鲁肃写得太窝囊了,实际上鲁肃是个雄才大略的枭雄。”
易中天还说:“在随后的战争中,周瑜率领大兵打败了曹操,都没诸葛亮什么事,诸葛亮只不过是向孙权表达了刘备的诚意而已,这就和《三国演义》中的不一样,我会在讲座中一一向观众解释的。”
易中天
易中天:1948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近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2005年起开始在CCTV-10百家讲坛节目里讲解历史,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最新两本书《帝国的惆怅》和《易中天品评汉代风云人物》也是异常大卖。2006年开始制作《易中天品三国》。
后因《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标题,而享有了“学术超男”的称号。
去年易中天做客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了“汉代风俗人物”系列讲座。他独辟蹊径,“妙说”历史,巧妙地运用“俗不可耐”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有趣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在网上找到了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的韩信系列讲词,真是佩服,平常一段史从他口中出来俨然活灵活现一般,象评书一样绘声绘色,又象电影剪辑精练流畅。
例如那段韩信投项羽“无所知名”后改投刘邦,在军中当“接待”,因违反军纪险些被杀一段:
韩信终于成为一个英雄是遇到了一个时势,就是时势造英雄,秦代末年,天下大乱,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四面八方的英雄豪杰在陈胜吴广的带动下,全部站出来,和暴秦进行斗争,这个时候韩信的家乡同样发生了起义,项羽的叔叔项梁拉起来了一支义军,于是韩信“仗剑从之”,就是拎着他的宝剑参军了,参军以后先跟着项梁,后来又跟着项羽,但是项羽不重视他,这个时候韩信的情况司马迁用四个字进行概括,“无所知名”,这个时候他还没有什么名气,在项羽那儿他觉得没有发展前途,于是投奔刘邦,刘邦让他当什么呢?当个连敖,连敖就是接待员,公关先生,韩信这个人长得比较体面,是一个帅哥,做做接待工作还是不错的,这个时候的状态也是四个字,“未得知名”。那么有一次韩信就犯了军法,和几个同事都犯了军法,依法当斩,一个个拉出来杀头,一二三四五六七,一口气杀了十三个,轮到韩信了,把韩信叫出来,要杀他,韩信这时候一抬头看见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做夏侯婴,夏侯婴是什么人?夏侯婴是刘邦的哥儿们,从小就跟刘邦一起的,跟刘邦一起起义,以后当了刘邦的太仆,太仆这个东西翻译过来就是车夫,给刘邦驾马车的,但是你要知道,当时的这个制度,这个皇帝的太仆是部长,是部长级的官员,那么刘邦当然现在不是皇帝,他是一个诸侯王,这个太仆少说也是副部级了,韩信看见夏侯婴了,韩信就大喊一声说,我们大王不是想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英雄好汉?夏侯婴说,咦!怎么还有这样的人啊?过来。司马迁用了六个字,“壮其貌,奇其行”。一看,呀!一表人才,跟他谈谈话,头头是道,不杀了,向萧何推荐,发现一个人才,又给他换了一个位置,叫做治粟都尉,相当于司务长,所以韩信他参加工作以后,也是郁郁不得志,先做侍卫官,再做接待员,再做司务长,都是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那么韩信又是什么样的原因使他转变了命运呢?使他成为了西汉初年的风云人物呢?
易中天先生幽默语录
1.晴雯又没和宝玉那个,和宝玉那个的是袭人!
2.韩信刚参加工作那会儿...
3.诺,相当于现在的OK
4.哪个想呆在这种鬼地方哟。
5.……然后韩信就和那个南昌亭长绝交了~~~不跟他玩了!
6.那个印就在手里磨阿磨,磨阿磨,等到方的都磨成圆的了,还不给人家!~
7.刘邦:“当将军还不行,那就让他当大将军~~
萧何:“那就再好不过了。”
8.哎呀,,那我骂过了怎么办、老师的语气和表情太可爱了
9.我被你雇佣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
10.韩信,你不是个厚道人!
11.那小子他妈的不听我的,他要是听了我的,他今天会这样?你还能活着吗?
12.易中天:我提出一个观点,有个性,有个性就有魅力,没有个性怎么有魅力?
主持人小超:我充分体会到易老师语言的魅力。
易中天:我自己也觉得我很有魅力。很多粉丝,很多MM(笑)。
13.“这么多人你不追,偏去追那个韩``什么信的”
14.他(韩信)经常去蹭饭吃的一家叫南昌亭长……把饭先做好,等他来了就吃完了——人家讨厌他嘛……他脾气还大的不行,一甩袖子,绝交。
15.您老人家(南昌亭长)是个小人啊。
16. 韩信大笑“想不到我今天与樊哙这种人为伍啦!”——樊哙怎么了吗?
17.“不要以为弯下膝盖就是懦夫,别人惹你一下,你就一下扑上去,一口咬住,死死不放,这是什么,螃蟹!”
18.刘邦对萧何说:"他妈的,你小子跑哪去了!",
19.“晁错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样呢,应该夹起尾巴做人,他不!今天改革,明天变法,象跟搅屎棍子,搅得朝廷上下是不得安宁”
20.在多年征战中风餐露宿得个风湿性关节炎啦 ,那倒也是可能的!
21.弄得汉景帝,对他有点崇拜。太子的家人呢,也对他有点崇拜。
22.哪有说大侠用斧头的,或者是两把铁锤(作企鹅状),这不成体统
所以说剑是很高贵的。
23.“我要是把衣服让给别人穿,那是‘以身相许’!”
24.“晁错说:‘那不管啦,削之亦反,不削亦反!’那我们就搞他一下!结果两个人一看,还真反哪!”
25“刘邦想‘对啊,这个时候不能骂韩信哪,这个时候不能得罪他,可是我已经骂过了呀。’一拍桌子骂:‘混蛋!男子汉大丈夫建功立业,要当就当个真齐王,干吗当假的呀!给他封个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