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一、原文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二、译文
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三、出处
宋·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赏析
这首诗记述了作者一次游览的过程,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第一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古木,老树。阴,树荫。系,拴。短篷,有篷的小船。意思说:我在一棵老树荫下拴住小船。它告诉我们,作者是乘船出来春游的。而且这个地方有树有水,是个好去处。古木成荫,又乘带篷的船,暗示了春来天暖,并会有风雨。
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风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心旷神怡。
2、注释:
①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②杨柳风——古人把应花期来的风,称为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总称“二十四花信风”。其中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这时的风就叫柳花风,或称杨柳风。在这里引申为春风。
3、出自《绝句》,作者:志南,南宋诗僧。原文: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 绝句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
①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
②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③ 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译文: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风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心旷神怡。
2、注释:
①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②杨柳风——古人把应花期来的风,称为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总称“二十四花信风”。其中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这时的风就叫柳花风,或称杨柳风。在这里引申为春风。
3、出自《绝句》,作者:志南,南宋诗僧。原文: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风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心旷神怡。
2、注释:
①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②杨柳风——古人把应花期来的风,称为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总称“二十四花信风”。其中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这时的风就叫柳花风,或称杨柳风。在这里引申为春风。
3、出自《绝句》,作者:志南,南宋诗僧。原文: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